返回第二一八章 西部历险(第1/4页)  滇缅行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香港大公报记者熊德佩带着可儿一行人,此时正行走在那西藏高原上。

    1年前,熊德佩作为大公报的一线记者,先是行走在滇、桂、赣一带,一路上,他采访了不少名人,发回了大量重头稿件。采访中,有很多军阀混战的信息,但是,他却发稿很少,认为价值不大。军阀大佬们认为他是“惜墨如金”,就极力地络拢他,他也就和大佬们周旋着,交结了不少的朋友,如滇省的唐继尧、龙云;桂地的陆荣廷、陈炳昆、李宗仁、黄绍?、白崇禧;赣地的赣军督办蔡廷勋等人。他后又去了鄂地,在武汉,他去拜访了好友兼老师d必武先生,又结识了在汉视察的时任北平国动委员会负责人陈y先生和国民革命军20军党代表朱d,在交流中,陈朱二人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见解,他十分认同,遂结为了好友。他又随朱d一起溯江上行到了四川的万县,认识了蜀地风云人物杨森。杨森占据着下川东,汇聚了8万多人枪,名振一方,他正准备向那占着重庆的黔军袁祖铭发动进攻。熊德佩对此毫无兴趣,只是去沙河子中学参加打了一场篮球赛,他在球场上的矫健身影,引起了酷爱体育运动的杨森的极大好感,非要和他结拜为弟兄,在杨森军党代表朱d的总荐下,熊德佩就认了杨森为义兄,杨森大喜。没有几天,熊大记者非要走,杨森一再挽留不住后,就专门派了一艘小火轮,送熊义弟到重庆。临别时,留在杨森部队中的朱d,将一封信交给了熊德佩,对他道:“我有一位军中的好弟兄,他现任黔军驻川二路军司令,名叫贺l,驻扎在涪陵一线,你会见到他的。川黔两军大战在即,你要劝他好自为之。”

    在小火轮上,熊德佩认识了一位从万县搭船到忠县的儒生,此人名叫陈仁得。交谈中,熊德佩对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和渊博的历史知识佩服不已,同时对如何多难兴邦也有共同的见解,二人遂引为知交。

    小火轮溯江而上,不一日就到了涪陵,船刚靠港,就有一队军人用轿子将熊德佩一行接到了涪陵城里,出门迎接他的就是那贺l,熊德佩递交了朱d给他的信,他仔细看了,长叹了一声,捋了捋小胡子,用木烟斗点上了板烟,沉声道:“想我贺胡子,靠两把菜刀起家,后来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一心想为老百姓打天下。可是,这些年来,你打来,我打去,老百姓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咱是一粗人,真想不通呀。”熊德佩道:“这一时我也说不上来,朱大哥也给你来信了,想必他也会在杨森军中翕旋,大战来临,你就好自为之吧。”

    熊德佩又辗转去到了成都,那省府督军刘湘待他若上宾,熊德佩感其心诚,就送了他一幅对联:“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令刘湘玩味不已。当熊大记者提出要去西康省时,那西康省却是刘文辉的防地,刘文辉却又是刘湘的族叔。此话好说,刘湘立即派了一个卫士排,带着关防,护送他而去。

    熊德佩到了西康省首府西昌,住了几日后,刘湘的卫士排离去,他就雇了一只10驮的驮队,去到了西藏的那曲,那时,他就没办法向陈香芸发电报了。

    熊大记者是去调查藏南争议问题的。前几年,英人利用了西藏葛厦政府中的亲英奴才,阴谋占据了藏南后,又积极策动西藏高层大闹独立。华夏有识之士分外担心。但是,西藏太远,一般人难去,不知真像,少有评价。熊记者不畏艰险,就领头去了。

    华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早已经是华夏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唐朝公元7世纪时,藏汉两个民族就通过王室间的通婚、会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历史基础。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