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三 第二十三回 着眼北境(第1/2页)  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义浩,七十万的在籍之民,你可得兵几万?”

    面对荀彧的这个提问,陆仁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再笑笑:“四万,最多五万,就以五万来算吧。请大家看最全!但是在这五万之中,陆军是两万,海军三万……荀公,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我得告诉你一句,我的施政方略与你所知的相差甚远,所以这五万是我目前能够达到的一个极限。一但超出了这个数字,我夷州上上下下的经济体系会出问题的。”

    “五万?但你真正的意思其实是四万?”

    荀彧看了看地图上陆仁那长得有些过份的战线,苦笑着摇了摇头。地广人稀这是个大问题,而荀彧当了老曹那么多年的大管家,这种事又哪里碰上得少了?只是老曹的运气好,才刚刚接手鲍信的地盘的时候就碰上了百万黄巾入青州的事,给老曹提供了充足的兵员和劳动力。之后屯田制的实施又让老曹捡到了不少的便宜,更何况当时还有陆仁这么个异数人物使老曹的屯田制效率又上升了许多?

    所以说起来,陆仁的地盘作为海外之地尽管在很多地方能省下不少的事,但在流民人口的吸纳问题上却始终是一个大软肋。这是陆仁十多年下来把夷州搞得有声有色,居民们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不然……不然想达到现在的七十万?再过上个四年五年的或许才有可能吧?

    四万的兵力,听起来或许还不错,但陆仁的战线偏长,这么点兵力就不够看了,而这也是陆仁对交州、云南等地区一直都没有直接插手进去的主要原因。可即便是保证夷州、泉州、广州这三个重点区域,四万兵力中的两万陆军在广州和泉州各留五千,夷州本土留一万,也让人觉得是不是太少了点。守个城什么的或许还说得过去,但是想往外动用……对了,夷州本土现在只留了七千来人,另外的三千机动部队被陆逊带去倭岛了。

    当然了,在陆仁的防御体系中比较偏重于海军,陆军的不足之处完全可以用海军方面的优势给弥补回来。但实话实说,这也就造成了陆仁的地盘守有余而攻不足的一个情况。

    陆仁正是因为清楚自身的这些不足之处,所以在对外的问题上一直是采取扶持与发展友军,同时在经济与文化上进行侵噬的软刀子策略。对交州是如此,对南中是如此,对倭岛和三韩也一样的是如此。

    总的来说,陆仁的核心思想就是稳扎稳打,很多时候宁可把脚步放慢一点,务求要把自身的底子尽可能的打牢固一些。反正在面对老曹和刘备这样的绝代枭雄的时候,陆仁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陆仁在时间上拖得起、在退路上玩得起。

    老曹也好、刘备也罢,这俩货能和陆仁比比谁的命长?当然还一个孙权,不过孙权这小子也挺能活的,活到七十一岁才“轰”掉。可真要是和陆仁这个开了作弊器的家伙比一比,孙权那点寿命也不够看。

    当然这种话陆仁是不能向荀彧说出口的,而陆仁虽然有着自己的长久打算,但在战略走向方面则需要有人能帮他好好的规划一下。刘晔的能力和眼光虽然不错,但是要和荀彧比一比的话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而且相比之下,刘晔更适合在陆仁的身边当参谋长,荀彧却是一个能帮陆仁坐镇大本营的人。陆仁会对荀彧动上心思,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再看荀彧又问了陆仁不少相关的情况之后,皱眉眯眼的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过去,荀彧才向陆仁沉声道:“义浩,以你目前的实力,或者还可以大致的算上你几年之后的实力,想要曹孟德对你感到惧怕,只怕是不太可能的吧?”

    陆仁搓了搓手:“这个我清楚。我如果继续按现在的这种情况发展,那么在几年之后好,然后就是对陆仁表示了一下感谢。不过没等他们说完,陆仁就向他们摆了摆手道:“这些客气话就别说了。我今天找你们来,主要是想问你们一句……你们想家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