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80 二地争功(下)(第2/3页)  天启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长久的制度,而且依天启的意思这个制度还要让大家都见得到长久利益,只有长久的可见利益才有长久的和平。

    因为是快马得到的圣旨而且离得近,所以杨涟和刘侨到了贵州时西南军区的督军朱燮元刚刚送呈走他的建议。在给天启的奏报里朱燮元的意见是依古制,还是用当地土司管理当地人,说这办法最经济最简单只要找对人了可保持几百年平安。朱燮元听说这么快天启就派來了钦差略感诧异,也沒有多想接旨后立即安排人接待住处,并于当天设宴款待钦差并打听消息,其中西南军区的监军魏大中跟杨涟是老朋友,两人见了面又是一番亲热。

    朱燮元见圣旨中只说由杨涟和刘侨來调查了解,于是在宴会上首先询问道:“开始杨大人说你们是半路接到圣旨來贵州,不知道皇上有沒有什么具体要求?我刚刚给皇上呈了一封奏折,想请杨大人帮忙看一下不知道是否合意。”

    杨涟说:“皇上沒有具体要求只说让我们调查一下,我是实在人不愿意过多谦虚,既然朱大人有意可以说一说我们大家來参详一下,都是为朝廷办事而且时间紧迫也就不过多客套,只不过军事方面的就要请教刘侨刘大人了。”

    朱燮元说:“那就有劳二位了,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两贼酋已死只剩下安位在织金一带,有人说毕其功于一役趁机平了安位的人废其土司地位,也有人说留着安位稳固诸苗免得再起战火。我倾向于对安位进行安抚,在给皇上的奏报中说到了安抚比剿灭有更多的好处,杨大人以为如何?”

    杨涟问:“朱大人认为有那些好处呢?奢崇明和安邦彦两个跟安位有什么不同?”

    朱燮元先让手下一个参军解释了一下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杀的过程,听完这过程杨涟才知道详情,原來天启看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各地打仗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打得顺时一路砍杀势不可挡,稍有失败就大面积溃败还一泻千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只会打顺风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攻守沒有分工,进攻时所有人七手八脚一哄而上气势如虹,失败后大家竞相逃命甚至为了夺路自相残杀,常常被敌人诱如伏击圈中虐杀。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天启成立了七大军区,每个军区都分为地方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守备部队专守不攻野战部队只攻不守,平时互相监督战时互相配合。这种布置本來就针对着贵州平叛,谁知道用到贵州这里时却沒有好效果,因为贵州这些将士和四川的各路将士都已经跟叛匪斗了近十年,现在由别人來摘桃子他们想不通。军人在战时所争的就是军功,流了近十年血军功为他人所得谁也不服气,更别说还是个女人而且是苗人。

    朱燮元是督军自然不会把功劳全部给了秦良玉,秦良玉抗击叛匪沒问題但真要让她带人作最后的歼灭她也不是很愿意,因为最后的歼灭往往意味着大范围的屠杀。朱燮元在给天启的奏报中说秦良玉主攻的野战军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组建好,给她一年时间组建训练然后将最后歼灭叛匪的任务转交给她,现在先由朱燮元自己组织贵州和四川两地将士围堵,其中负责的是贵州总兵许成名和四川总兵侯良柱。

    因为是一年之后任务就要移交给秦良玉,所以朱燮元暗示大家最好现在把事情办好了,这一点许成名和侯良柱都比较认同,于是在七月开始逐渐开始行动。张静安和赵率教在离开之前建了一大批房屋堡垒训练了一大批人,在鸭池河与三岔河边上构筑了强大坚固的防线,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百姓逐渐投靠。见到这种情况奢崇明和安邦彦让安位驻守河对岸严防死守,他们两个在水西一带想办法。

    见机会到了后朱燮元让贵州总兵许成名从遵义悄悄向西占据赤水,以弱兵之势诱惑敌人來攻,如果敌人不來就持续性地骚扰。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扰得不耐烦了就打了两仗,发现居然明军不经打,每次都是一触即溃还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