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8 二级监督(上)(第1/3页)  天启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攀龙说进京是说第二天就向回北京的方向走,并不是说要日夜兼程第二天赶到北京,相反他还走得慢绕得远.他先是顺着运河从南直隶边走边看走到山东,主要是看看运河沿线有没有跟上林苑皇庄一样的地方,这是天启要求他为新农庄的推广了解情况‰记住本站的网址:。到了山东交州后他又转而向西到河南,主要看包括铬在内的皇族大户有没有退田,然后又顺道上山西去了解了一下山西各地开矿的准备,看看新去的那些负责开矿事宜的宦官们有没有仗势欺人。

    到了北直隶后他也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先到天津看了一下造大渔船的事。几月前渤海军区王在晋说造大渔船可以去远一些的深海里捕鱼虾贝还有海带等海产品,可以弥补粮食不足的问题,天启让高攀龙顺便究竟,毕竟出来一趟不容易多看看心里有个底,就这样东一晃西一晃回到北京后已经是十月中旬了。

    话说都察院中除了高攀龙负责处理地方官员闹情绪一事,还有一件就是有人举报陕西出现了经济审察走形式,致使很多官员没有退出不应得财物,让其他官员感到不公平,左都御史杨涟亲自去陕西了解情况。

    杨涟九月中旬跟高攀龙商议完毕后就上了路,随行的不但有都察院的从吏,还有军务院军政处的洪承畴和军参处的侯恂。侯恂的目的是了解长城沿线的守卫情况,据说蒙古插汉部的林丹汗数次秘密派人向西打探情况,看样子跟去年军务院估计的差不多有西进之意,军务院报告天启后派侯恂出来检查长城沿线的守备也是以防万一。洪承畴是为了检查年初派出的随军监军是否令人满意,是在作威作福还是在得过且过,这事情也必须了解清楚毕竟军中无小事。

    杨涟、洪承畴、侯恂三人带领五百军士从京师出发,先是到宣府,然后经大同、雁门、宁武向西进入陕西,经延安向南一直到西安。一路上大家看到的情形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各处守边的将士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多看得杨涟都摇头,到西安时已经是九月底了。听说都察院和军务院都有人来,陕西的总督、巡抚、总兵都派人前出十五里迎接,到了西安城里时又都参与宴请。尽管大家说话敬酒都很客气也很热情,但杨涟还是看得出他们不经意间露出的疑惑。

    第二天,洪承畴和侯恂向杨涟告别,两人要去各地检查随军监军的事,一路上问起守边士兵大家都不知道还有随军监军一说,这让洪承畴和侯恂感到有问题必须要查明情况☆涟与他们约好五日后回京,也把陕西省自己归总的调查报告拿出来仔细看,准备早点找出真相早点回京。

    从陕西自己调查的结果看,这次经济审察走形式有漏审一事确实存在,不过没有举报之人说得那么严重。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手不足换了人,以前对官员的经济审察是内卫动手锦衣卫监督,后来天启把朝中事务甩开后就慢慢地把重点放在大铁公司上面,相应着内卫和锦衣卫也慢慢把经济审察一事逐步移交给都察院。没有皇帝的命令都察院指挥不动内卫和锦衣卫,从军队里选人又犯忌讳,想来想去就把各地的赋闲官员抽出来搞经济审察。

    以前内卫搞经济审察那是脾气温柔但铁面无私,一个是他们眼里只认得皇帝和内卫总管杨公春,另外一个因为他们的关键部位都挨过一刀对金钱美色的抵御能力有先天优势,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明白徇私的人活不长会被埋。但后来换上来的这批人就不好用了,本是赋闲官员好久没闻到油腥味,手里有权心中有爱审察起来就下不了狠手,加上被审察的人看出了其中的便宜,发生点互惠互利然后睁只眼闭只眼的事也不是很希奇。

    知道杨涟在调查经济审察一事,陕西总督前来拜会并想说明情况。现在这个总督姓卢,原本是朝中的一位有望升为尚书的侍郎,因为不是东林党人也不属于东林党喜欢的人所以没升上去。但是其为人官声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