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五章 骑对骑(第1/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唐在两人战马交错的那一刻,就再没有看对方一下,他的眼睛早已经冷冷地盯住了下一个对手。但他仅仅是凭着手上的感觉就知道,前一个对手已经掉到了马下。

    他并不担心哪个对手还有可能会活下来,因为跟在自己身后的骑兵如果觉得有必要,自会再加上一击。这已是他们这些骑兵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形成的一个习惯了。

    对此刻的他来说,迎面冲来的下一个对手,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威胁。虽然双方仍有点距离,只是这点距离在这样的冲击中实在不算什么,那不过就是短短地一瞬。

    张唐的手腕没有丝毫的停顿,随着腰部的转动再次拧了过来,就此将手中的长矛快速荡了回来,以比对手更快地速度,从下向上撩到这个对手的身上。

    他从这个对手的眼中看到了怒气和惊惧,但他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波动,有的只是杀死对手冷酷的快意。

    ……

    骑兵之间的对冲,其实是在进行高速的侧身交战。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骑兵都不会停下来,也不可能停下来,停下来基本就意味着死亡。

    由于高速,双方的交手实际只有一、两下。想要再次交手,只有看下次对冲时其中的一方是否还活着。

    在这个场合中,持有长兵器的一方肯定更为占优,因为他可以早一步、在更远的距离就攻击对手,甚至让对手无法靠近自己,这就是马上武器基本上都很长的主要原因。

    俗语中的一寸长,一寸强,其实也是说的这个事。比如岳飞,他经常用的就是丈八长矛。

    知道这点,在史书上看到某位武将在战场上来回冲杀数十次时,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也正因为战马于此期间始终在前冲,即便是被刺中的一方,他的身体仍然有着极大的前冲力。所以,用矛或用枪的骑兵,一种合理的做法或技巧,不是全力地直刺,而是借着对方的前冲力,在斜刺入对方身体之后,将矛或枪顺势向后向下摆,将对方的划拉下、或者说丢下他的战马。

    当然,矛和枪在战场上的技法还有扫、挑、砸、拦等等,所有的技巧不经过苦练是不可能在战场上运用自如的。

    事实上,真正的骑兵挑选和训练都是非常严格的。

    南宋曾经最强的军队无疑是当年的岳飞和韩世忠的部队,说他们是“将是强将,兵是强兵”绝对不是夸张。在这两人的麾下,又各有一支背嵬军,其中包含了最精锐的步兵和骑兵。

    “嵬”有巍巍、高耸的字意。因此,这里的“背嵬”二字,应当指的是能够背山填海的猛士,所谓的“背嵬军”也就是猛士军意思。这点从他们的选拔当中也可以看出。

    《云麓漫钞》中曾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角”有角力、角斗的含义。这就说明:背嵬军的选拔,是从军中原本就勇敢、健壮的军士当中,再相互比试打出来的。这样的一些人组成的军队本就不可能不强。

    但岳飞的背嵬军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公认的最强军之一,除了军纪严格,赏罚分明,还有就是平日的训练也十分严格。

    按《宋史》记载,岳家军在修整期间,经常训练的两个科目,一个是注坡,一个跳壕,并且全是身披重铠进行训练。

    “跳壕”不难被理解。

    “注坡”指的是战马驰下山坡,它应当练的是骑兵对战马的操控。或许后人还可以进一步猜测,它很有可能演练的是一种有序、有队形的,并非盲目、混乱的骑兵向前攻击方式。

    岳云曾在演练“注坡”时不慎马失前蹄,岳飞当即用鞭抽打了他作为惩罚。估计就是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