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一个久远的故事(第2/3页)  官场豪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队。

    喝了口茶,司正平继续说道:“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天不亮就得下地干活,劳作一天后筋疲力竭,倒在床上就不想起来,平日里也没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的日子消磨掉了很多年轻人的理想。打小我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闲不住。大概也是因为年轻气盛吧,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后我就四处瞎逛,我记得有一天下午,正在瞎晃悠的我被支部书记刘旺福逮住了,他喊住我,让去隔壁杨柳村他亲戚家送高粱饼子,我左右没事,索性就替他跑一趟吧。”

    “说实在的,我愿意去也是看在高粱饼子的份儿上,整整十个高粱饼子啊,在那个按人头定粮的年代,高粱饼子的诱惑力比漂亮女人大得多。”

    大家被司正平的俏皮话逗得哈哈笑了起来,尉迟文慧则哭笑不得的瞪了司正平一眼,似乎是嫌弃他这话说的太过分了。

    “这一点我同意,那个年代里,能吃饱饭就不易了,谁眼里还有漂亮姑娘啊。”顾博明附和道。

    苏婉怡听了他的话,悄无声息的在下面掐了他的腿一下,顾博明哎呦一声,又引得大家笑了起来。

    司正平说道:“看我,光顾着说话了,倒是怠慢了大家。来,我提一杯酒吧,这第一杯,为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美好岁月干杯。”

    大家纷纷响应,站起身高举酒杯,凑在中央碰了一下,饮下了杯中酒。

    放下酒杯,岳山笑着说:“司书记,你继续啊,我们正听得入迷呢。”

    司正平哈哈一笑,夹了块鱼放进岳山面前的餐盘中,说道:“你老兄吃着,我继续说,这十个高粱饼子到了我手里,我心想雁过拔毛是咱新时代知识青年的优良传统啊,怎么着咱也得克扣下两个吧,于是我边走边吃,到了杨柳村刘旺福亲戚家,十个饼子就剩下六个了,跟他们当家的一说刘支书打发我过来送六个饼子,当时心里还挺忐忑的,没想到人家欢天喜地的接下来,临走时还一个劲儿道谢,我这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回去的路上,我碰到了一个手拿线装书的老先生坐在村口的石头上认真读着,心里好奇,便凑过去搭腔。”

    “老先生很和气,笑着跟我说:你也喜欢读书?瞧你这娃子怪面生的,不是杨柳村的知青吧?我也笑了,说:我是隔壁下坝村的,奉了支书的命令来给他亲戚送高粱饼子。老先生从口袋里掏出方手帕递给我说:娃子,快擦擦嘴上的碎末末,回去后让你们支书看出来你半路上偷吃了他的饼子,不踹你两脚才怪。就这样,我和老先生结识了,后来知道他是从湘南省城下放到淦州五七干校学习改造的,下放之前是省里的教员,就更对他佩服不已了,老先生爱读书,我也是个好书之人,跟他认识后我三天两头就往杨柳村跑,来往频繁了,我就和老先生成了忘年之交。”

    “我记得,老先生藏书无数,屋子里一个简易书架上大多数是历史类书籍,他那个屋子一般人别想进去,对我却全程开放,书架上的书我随便翻,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史记》,在我离开淦州回京之前,我把老先生的藏书全翻了个遍。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时候读书忘了吃饭,老先生就把他仅有的口粮拿出来,下到锅里煮成糊糊让我果腹,要知道老先生老伴没得早,还有个一儿两女三个孩子跟在他身边,虽说三孩子都大了,可以干活挣工分帮助老先生养家,可是在那个年代里,挣的工分根本没办法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老先生如此待我,实在是让我永生难忘啊。”

    听到这里,康毅基本上弄清了事情的脉络,他禁不住出言问道:“司叔叔,您说的老先生,不会就是我外公吧?”

    大家也都愣住了,实在没想到,司正平跟康毅外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尉迟文慧插言道:“没错,这位老先生就是康毅的外公康思言,不怕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