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刘景升登基称帝,班师凯旋议称王(第1/3页)  三国开局打劫了曹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在曹征庆祝雍凉大捷的时候,南方很少收到波及的荆襄之地,正在暗流涌动。
    刘表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传国玉玺。
    但是还没来得及捂热,一道诏书传出,立刻将天下人的眼光都吸引过去。
    诏令荆州牧刘表,即日内将传国玉玺送至许昌。
    皇上下诏,让刘表将传国玉玺送至许昌,顷刻之间,引起了天下所有人的关注。
    刘表私藏玉玺的事情,知道的本来没多少人,没想到现在却又成了这样的情况。
    襄阳城州牧府中,刘表将几个心腹,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人召集在一起,共商大计。
    “陛下下诏,让我将玉玺送往许昌,诸位以为,该当如何?”在这些人的面前,刘表开诚布公,直接言明。
    在刘表的重臣当中,蒯良之才人人叹服,因此凡重大决策,都是蒯良先说。虽然刘表问众人,但是大家都明白,刘表实际上是在问蒯良,蒯良说完之后,众人方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玉玺之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因此,主公得到玉玺,乃是受命于天。”蒯良自然明白刘表的意思,因此率先开口,“主公本来就是汉室宗亲,得到玉玺,难道不是天意?”
    蒯良起初没有投效刘表,直到后来,刘表得到玉玺,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天意。
    当时皇帝懦弱,受制于董卓,汉室宗亲中,刘虞,刘繇,刘岱均无雄心大志,益州刘焉虽然有野心,但益州乃困龙之地,不要说北定中原,就是一统南方,也阻力重重。
    而荆州正好是富饶之地,武将名士,多如繁星。刘表将来拿出玉玺,号令天下,很有可能结束乱世。
    “蒯军师说的对,当初皇上不慎将玉玺丢失,那么多的诸侯前去搜寻,却偏偏让主公得到,这正是天意呀!”伊籍也很赞成蒯良的话。
    蔡瑁平时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又在与孙坚的战争中战败,从而在军中威望暴跌,因此刘表顺势封蒯良为军师,降蔡瑁为军师祭酒,蒯越为副军师,三人共同统领荆州兵。
    当然刘表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削一削蔡瑁的权利。蔡瑁借助蔡夫人和家族之势,已经有些功高震主了。
    听了蒯良和伊籍的话,刘表非常高兴,额头上的皱纹舒展开,“德珪,你的意思呢?”
    蔡瑁是刘表的妻弟,如果刘表做了皇帝,那将来蔡瑁的地位会如何,他心中自然清楚。而且现在他已经听出来,蒯良和伊籍的意思。
    “主公,皇上的旨意,实际上就是曹操的旨意,而曹操如今又和董卓李儒一样,做了权臣,我们为何要听他的命令?主公的镇南将军,荆州牧,乃是先帝亲封的。
    曹操只是一个校尉,当初兖州牧刘岱,死得就不明不白,现在想来,也应该跟曹操脱不了干系,这样的奸雄,有何资格做丞相?”蔡瑁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核心的意思就是,不管曹操的命令,不管皇上的旨意。
    “那该如何回复皇上的旨意?”刘表又问大家。
    “主公,依我之见,不予理睬!”蒯越说。
    “异度说的对,以前,皇上的命令出不了长安城,现在我看来,他的命令也出不了濮阳城。
    ”蔡瑁说,“我们现在只需扩充军队,秣马厉兵,打造战船,囤积粮草,待天下有变,或南下江东,或北上中原。”
    “嗯”刘表点了点头。
    “主公,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先有董卓,李儒把持朝纲,欺凌少帝,现在曹操又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家威严荡然无存。”
    蒯良说到这里,突然双膝跪倒,“主公得到传国玉玺,那是上天欲降大任于主公之兆,还望主公顺应天意,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临九五之尊,率有志之士,扫平乱世,中兴大汉,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