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4章:擀面皮(第1/2页)  我有一只布谷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罗镇的集市位于岐阳c凌风c郿邬三县交界处,归属权属于罗镇大队。
    集市是民间自发兴办起来的,罗镇大队只提供场地收些场地费什么的。
    秦源牵着外婆的手走进集市,见做小买卖的一街两行;三舅在一个墙角落摆着铁器摊子,铁器摊子前面还有个小书摊;小书摊上跟前围着不少人,有大人也有小孩。
    大人小孩围在小书摊跟前看小人书,三舅的小书摊有上百本小人书;每看一本收一分钱但不限时间;如果看第二本那就得加收一分钱。
    生活困难时期人们渴求文化的欲望不减,花一分钱坐在书摊跟前看小人书;足见书籍和文化的魅力有多强大。
    秦源看见三舅的小书摊竟然不想吃擀面皮,而要赶过去看书;但被外婆拦住了。
    外婆不喜欢三舅,也不让秦源去他的小书摊上看小人书。
    三舅文墨不浅,可他“不走正道”;外婆想让三舅跟她学给小儿治病,三舅讽刺外婆是“巫婆”扎势骗钱。
    外婆让三舅把她记在心中的药方用笔写下来,三舅嫌麻烦不情愿。
    外婆骂三舅“天生吃草的命,只知道踏胡基c打铁c摆小书摊。”
    百人百性,三舅不愿意传承外婆的手艺;你有啥办法
    外婆拉着秦源和英莲走在前面,娘秦周氏跟在后头,四人来到西街口卖擀面皮的摊位上。
    面皮刘大头老远里便招呼:“周婆婆,来给孙孙解馋呀来来来,快坐下”
    刘大头是丁刘村人,擀面皮是家中的祖传;每逢集日都会在罗镇的集市上出摊,生意红火得很。
    外婆拉着秦源娘c秦源c英莲三人坐在两张矮凳子上,刘大头问了一声:“周婆婆,调几碗呀”
    “先调三碗给我女儿和两个娃娃吃”外婆说着,从偏紧长袄里面掏出一块高粱面饼拎在手中。
    “周婆婆不来一碗”刘大头有意识地问了一声,不停地拨拉着小铁锅里面的擀面皮道:“今天的擀面皮是头茬面做的,周婆婆最好尝一口”
    外婆笑而未答,刘大头已将一盘子擀面皮倒进一只瓷盘子里面推到秦源面前。
    秦源看了外婆一眼,外婆慈祥地笑着说:“源儿你先吃”
    说着从手中拎着的高粱面饼上撕下半拉子递给秦源道:“就着面饼吃”
    秦源从外婆手中接过半拉子面饼狠狠咬了一口,用筷子将盛放瓷盘中擀面皮挑起一筷头塞到嘴巴里面。
    困难时期能吃到一盘擀面皮那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多亏秦源有一个“能赚钱”的外婆。
    秦源狼吞虎咽地就着擀面皮啃高粱饼时,刘大头又开始给英莲和秦周氏调。
    刘大头从一顶子擀面皮上扯下一张放在小案板上,用菜刀“噹噹噹”切成条形状扔进小铁锅里搁上油泼红辣子,放上盐c醋c蒜水子用两根筷子在里面“波拉波拉”搅拌均匀倒进瓷盘子里面,一盘子擀面皮才算调制完毕。
    风味浓厚的的民间小吃生命力旺盛,沿袭了上千年;后来秦源创办了“秦骆商贸公司”开发特色小吃擀面皮,刘大头被聘用为技术顾问。
    擀面皮光滑c筋道c有嚼头,调料油波辣子伴着面皮进入人的口腔中;一股醇香的味道直冲天灵盖,有种赶赴王母娘娘蟠桃宴的感觉。
    制作擀面皮的原料不是糠,不是杂粮,而是真真切切的小麦面。
    擀面皮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先要将面和上水揉成面团;软硬程度比做馒头的面较硬一些;揉到面团外面光滑为止。
    面团揉好后上面盖一块湿布静醒半小时,千万不能和发了酵的面团存放一起。
    擀面皮关键是挑选面粉,能储藏一年以上的麦子磨出来的面最好。
    秦源边吃面皮边用眼睛盯看刘大头,见他的光脑袋上油腻腻的;用肥头大耳比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