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2章:外婆(第1/2页)  我有一只布谷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外婆家在罗镇属于岐阳县,家中的铁匠铺和小诊所在困难时期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操持铁匠炉的三舅c五舅c辘轳哥,每天黎明起床打制两个钟头的铁器;等罗镇的集市开了便就拿去变卖。
    外婆的小诊所和铁匠铺收入的钱能买回高价粮。
    舅舅家姓周,外婆娘家姓贾;人叫外婆周贾氏。
    外婆的小诊所在周家老宅上套房里,上套房一明两暗;中间的堂屋搁一个放中药的架子;有一张桌子两只凳子。
    外婆给小儿看病坚持“望c闻c切c听”四诊法,主要看小儿的口腔c舌苔c眼睛c手指头。
    而治愈小儿的“枣仁汤”c“疙瘩药”是两大药王。
    秦源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将外婆的两大药王“枣仁汤”c“疙瘩药”继承下来。
    外婆过世那年秦源在凌风县上中学没有见到老人家最后一面。
    外婆不识字,数百种药方全是口口相传。
    三舅c五舅c辘轳哥三个打铁的一直反对外婆做土郎中,外婆不可能将单方口述给他们;他们也没有心思记,“枣仁汤”c“疙瘩药”失传了。
    秦源至今对“疙瘩药”的炮制还有印象。
    秦源三至五岁时在外婆家成长,快到上小学的年龄才被他爹接回秦骆寨。
    “疙瘩药”主治小儿脾胃虚弱c发育迟滞c消化不良。
    “枣仁汤”几乎囊括了小儿的所有疾病以补带治,疗效极佳。
    外婆炮制疙瘩药有一道十分重要的程序,是用小铁勺炒炙黑矾。
    黑矾就是砒霜,砒霜是毒药可是和其它中草药配伍后却成良药。
    外婆给几十味中药中参上黑矾,加上蜂蜜;圆成黑桃大的丸药,消化不良c发育迟滞的小儿三块丸药吃过基本上可以恢复健康。
    疙瘩药的疗效在岐阳c凌风c郿邬三县疯传得沸沸扬扬。
    外婆周贾氏是光绪十六年人,十岁那年去村外的三县寺进香;热饭救活一个落难人,落难人为报答她;传授了郎中手艺还送她一本小儿百例疾病治疗秘籍。
    给周贾氏送秘方的是清朝的一个宫廷御医,可她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一直用虬髯客称谓。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慈禧太后携裹光绪帝逃亡西安;虬髯客随行。
    但虬髯客触犯了慈禧被赶出西安城,只好在关中一带游医。
    秋末冬初时虬髯客在岐阳县罗镇一带给人看病,被大雨阻挡在三县寺;周贾氏去三县寺进香,见他浑浑噩噩躺在大殿上面带菜色。
    周贾氏不明白三县寺的和尚为什么不理虬髯客,知道他是因为饥饿而昏厥;回家后立即做了一碗面糊糊和面条拎过去。
    周贾氏给虬髯客送了一个礼拜的饭,虬髯客恢复了健康;将自己的治病手艺传授给她。
    周贾氏开始了自己的郎中生涯,一开始乡亲们不相信她会治病;但给西机厂厂长王大雷治好发育迟滞的儿子后名扬天下。
    冬天的太阳没有生气地悬挂在空中,一阵贼溜的寒风从西北方向吹刮过来。
    周贾氏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可坐在草芭上的身子并没有动弹;眼睛时不时地向东边的街口张望。
    周贾氏估算女儿家断了顿,两个外孙秦源c英莲饿得受不了准会来“看她”。
    三天前周贾氏烙了一锭子高粱面饼,说是高粱面多一半是麦面;给厨房搁了些,又自己卧室的炕席底下藏了几块;等候女儿秦周氏和两个小外孙来。
    今日是第三天,周贾氏一大早便拎着草芭坐在大门口等待。
    寒冬腊月一个老人坐在料峭的寒风中有点耐人寻味,可是一想到她心中牵挂的孙子便就可以理解。
    周贾氏70岁,花白的头发绾成一个髻盘在脑后;上面用只黑帕子包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