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4、彭泽建议开武举(第1/2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臣以为,霍韬因非词臣,却妄图阿附上意入阁内,故而有此谬论,请陛下黜之!”
    “霍韬者,张璁沆瀣一气,实乃国之奸臣,望陛下圣明远鉴”
    “”
    一时间喊打喊杀之声,又一次充斥午门,其中不止翰林院,甚至部曹c科道亦不在少数。
    或许霍韬之策,能够让这些非翰林者入阁,但霍韬此举,无疑是在挑衅朝廷原有制度。
    亦如此前所言,内阁并无掌国家大政之权,根本无须如同前朝一般,宰相必起于州部。
    本朝内阁只需要承上启下,燮理阴阳即可,国家政务早有部曹处置,然后上传内阁,由内阁选择一个合适办法批复交给皇帝。
    换言之,只要你个大学士不蠢,想一出是一出做事,基本上再毫无才能之人,也能安安稳稳治理。
    这也是为何李东阳虽无才能,但却能够稳稳当当,做华盖殿大学士原因之一。
    明朝内阁不是前朝宰相,所以是否需要经历外官,已经无足轻重。
    因为内阁根本无法决定国策,所以哪怕内阁才能再强,只要六部非其一党,或者皇帝不听,他就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尸位素餐。
    当然霍韬也不是无缘无故提及,而是随着明代皇帝却来越懒,所下放权利越来越多,帮着侵占部曹权利越来越多,所以需要承担之事,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故而为了谨慎起见,选择有施政经验的外官充入内阁,期颐更好辅佐皇帝。
    至于眼下内阁权利是被剥夺,但杨廷和等人能够猜到,皇帝早晚会犯懒,难道霍韬就无法猜测?
    霍韬同样能够猜到。
    既然猜到皇帝会变懒,那么内阁早晚必有掌权一天,或许当今皇帝不会,但下一朝,下下一任,总归是有可能。
    防患于未然,这也是一个有志之士必备技能。
    所谓不谋一世,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居,不足以谋一隅,即是如此。
    《吕氏春秋·尽数》有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加大内阁活动性,内阁c翰林院才会充满生机。
    至于皇帝勤政多久,以后皇帝会不会勤政,这一点霍韬不知,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肃静!”
    面对着弹劾之声不断,朱厚熜无可奈何之下,只有让黄锦再次发话,不过同时他也决定,下次必须要给这种临时会议,设立礼仪,不然这三言两句之下,就只剩下弹劾之声,那还议论什么事?
    众人停下之后,朱厚熜脸色阴沉呵斥:“今日乃奏对,有事可依次建言,而非如同市井泼妇一般,成何体统?”
    呵斥完群臣,又转头对霍韬再问:“渭先可还有话说?”
    他虽然对霍韬建议并不感兴趣,但确有借鉴之地,于是也就想再听听高论。
    “伏望太祖皇帝陛下,以神圣之资,一统山川六合,设立百官诸司,所定官制,翰林学士及各殿大学士官止五品,其防微杜渐之意为虑至远,然后密察内阁诸臣,有忠实可任者,留兼师c傅。
    或不称职,即调外任,其部院卿佐,有宏材伟器,可大用者,即补内阁
    仍于部属州邑,有司官员文学优长c器度宏远者,亦许推调翰林,则人皆振奋,仕优而学,真材不患其不出也。”
    如果说先前是给翰林院找对手,那么此刻霍韬之言,则是给翰林院掺沙子。
    自政治治国越发成熟之后,则天下官员,无不耻于笔墨小吏,甚至到了明朝,连亲民官一职,也是厌恶至极。
    凡选官若是知县c知州这般亲民官,则被选之人如丧考妣,则会想尽办法换掉,即使换不掉,也会尽量拖延。
    若是被选京官,则必然欢欣鼓舞,若能位居清流,则更是引以为豪。
    可如今霍韬居然建言,让皇帝将翰林院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