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0、皇帝问历代功过、百官答诸朝之德(第1/2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且正德即使被祧迁,那也是本朝过后之事,并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哪怕正德有庙号,数代依次祧迁,最终还是会轮到朱厚照。
    既然早晚被祧迁,为何不顺从皇帝之意,给自己搭建一个登云梯,好让自己一步登天?
    但百官自然不可能认同,这种反正早晚要被祧迁,无所谓有没有庙号这种谬论。
    反正国家早晚会亡,无所谓治不治理。
    这岂非天大笑谈?
    制度就是制度,岂能随意更改?
    宗庙制度本身就是为了叙亲,如果乱改,岂不是祖宗也可以不要?
    这种想法,普罗大众是不可能会接受!
    但朱厚熜不管,他要的就是别人捧场,不然就只能唱独角戏。
    总不能做为皇帝的他,然后不要面皮,亲自下场示意某些事。
    这也不符合帝王尊严。
    做为帝王,哪怕朱厚熜想要做某些事,他也不能直说,更不能亲自下场行动。
    而是把事交给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人说。
    当严嵩回答自己所问之后,朱厚熜心中暗自窃喜,但确被他极力压制,然后再问:“既然如此,敢问仁宗c宣宗c英宗c宪宗c孝宗有何功德?”
    朱厚熜这番话毕,群臣当场陷入痴呆之境,严嵩同样张大嘴巴不知所言,袁宗皋拿着狼毫不在动笔。
    群臣本来以为皇帝是针对正德,但没想到皇帝居然是针对皇明历代天子。
    朱厚熜之言不亚于晴天霹雳,自东汉建安以降,历经千年极少遇到,这种废历代天子庙号之事。
    这下子杨廷和再也不能老神自在,包括梁储在内也是如此。
    大明开国至今,一百五十余年,从来可没有人做过这等事情。
    庙号本就是为自家皇帝脸上贴金所上,可朱厚熜偏偏要揭开这个虚伪的面具,否定历代皇帝功绩,这是百官无法接受之事。
    皇明除了太祖皇帝以外,历代虽然都有瑕疵,但何至于非要揭露这个潜规则不可?
    是故杨廷和c梁储c毛纪c蒋冕c毛澄等人,急忙站起,匍匐地上奏对:“仁宣二宗开启仁宣之治,英宗皇帝百度维新c极边第一c辽海藩篱c整顿军务
    宪宗皇帝平反昭雪,安抚流民c犁庭扫穴c政治清明
    孝宗皇帝中兴朱明c力行勤俭c铲除奸佞c重用贤良c轻徭薄赋c兴修水利
    祖宗功劳青史可鉴,圣人何谓列位先帝有何功德?”
    “哦?”朱厚熜闻言之后,并没有太大触动,而是故作惊叹一声,然后又道:“既然有此功绩,为何朕观《实录》,却多有弊政?
    仁宣二帝放弃国土,使京城变为国门,天子居宫禁却如坐针毡,随时有倾颓之危,不尊太祖之训,设立内书堂重用宦官
    英宗土木堡一战,使无数大明儿女丧失性命,京官一役便去泰半,战败之后不但不以君王死社稷,反而与也先私交甚深,复辟之后诛杀于谦
    宪宗虽偶有功绩,然重用阉宦c盗匪四起c宠幸贵妃c建立西厂c修道长生c四设皇庄c滥用传奉c无故废后
    孝宗偏信旧臣c赐予颇滥c冗员尚多c中贵太盛c移心斋醮c纷费靡靡c大宗胗绝”
    随着朱厚熜之言,百官脸上猪肝色无法抑制。
    《实录》修着乃是为后世皇帝借鉴,莫要重蹈覆辙,而不是让皇帝拿出来,揭露皇室丑闻。
    可偏偏眼前这位皇帝,不走寻常路,不但不替自己祖宗粉饰,反而还将所有丑事,挑出来公诸于众。
    诚然这些事大家心里有数,甚至有些人致仕之后,带头侮辱皇室,乃至不惜造假。
    但朝堂是朝堂,不是民间市井,这些事众人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宣之于众?
    所谓“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