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8、毛白斋询问帝意、杨石斋不知圣心(第1/2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元辅以为圣人如此大张旗鼓,所谓何事?”
    韩雍宣谕走后,二人便漫步走向武英殿,毛澄边走边问杨廷和。
    韩雍所传达旨意,毛澄听的清清楚楚,皇帝将京城,所有重要衙门全部召集,肯定不会只是因为小事。
    最近虽然国事繁杂,可并未有天灾c兵祸发生,天下尚算安宁。
    即使有事,无非就是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叶忠,请立陆秀夫祠于镇江,天下军民四时祭祀。
    御史杨秉忠c章纶弹劾王琼,当初于兵部结纳钱宁c江彬,假借钱宁之手,驱逐都御史彭泽c副都御史范镛c御史高公韶c给事中石天柱c王爌。
    以及私议擢升江彬内兄杨机,为宣府南路参将,江彬亲家祝隆,为万全都司都指挥。
    和给事中汪玄锡等,御史李镇等交章谈劾,江彬c钱宁党羽,锦衣卫都指挥郭鳌,指挥王钦c殷镗c周瓒c姚瓒,千户王锦c王铨c周保c蓝华c章琏。
    还有南京吏科给事中孙懋等,及御史郭楠请起复c擢用正德年间因直言,而遭贬谪的御史周广c范辂,给事中陈鼎,翰林院编修王思c给事中张原c御史徐文华c主事李中c翰林院修撰舒芬
    郎中张衍瑞c姜龙c黄巩c孙凤c陆俸c员外郎夏良胜c主事万潮c林大辂c蒋山卿c博士陈九川c寺正周叙c行人巴思明等人。
    然这些事,根本无须如此大费周章,何必连召集如此多重臣?
    杨廷和边走边摇头:“圣心难测,予何以知晓,不过依之前猜测,恐怕此为陛下图穷匕见,毛部堂需做好准备!”
    朱厚熜心思深沉,哪怕作为原兴府旧臣,袁宗皋c钱定c高嵩c周诏c吴大田c黎民安c陆松c王锦c周璧
    邢应钟c李永c吕宾c周珵c张绍祖c张锐c沈晹c杨尘c陈璋c黄大韶c张淮c张琦c杨立c周祥c郑琇c丁福寿c李彪等人,有时候也无法知晓心有何思。
    这些潜邸旧臣都无法知晓之事,杨廷和自然更加无法知晓,哪怕有密揭,但皇帝口风极紧,有些事情从来不与任何人相谈。
    这也是杨廷和为何想要致仕原因之一。
    一个内阁大学士,如果皇帝不信任,则根本无法佐政,那留在这个岗位还有什么意思?
    内阁大学士,本身便是依仗皇帝信任,才能施展自己一身治国本领。
    如果皇帝不信任,直接从九卿手中接过奏本,自己处理国事,则内阁可有可无,内阁大学士也只能回归翰林院,继续穷经皓首苦研经术,不在过问朝堂之事。
    至于皇帝能不能处理政务,会不会处理政务,则是另外一件事。
    “澄心中惟有‘祖宗成法’四字,陛下不逾越行事,则仆万事皆从,但有违命,必然死谏!”
    毛澄听完杨廷和话后,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回答,声音充满着不可置否。
    这也是毛澄性格所在。
    毛澄行事素来遵守规矩,以礼法为纲领,眼里容不得沙子。
    昔年正德行事荒唐,每每群臣劝谏,其必在其中,这也是他与杨廷和能够成为党羽原因之一。
    二人皆性格耿介,行事刚正不阿,凡在规矩之外者,必然固执己见,对事不对人。
    是故当杨廷和说出,朱厚熜有可能会图穷匕见之时,心中之言脱口而出,且有死谏不休之心。
    “朝中有白斋,国之幸也!”
    杨廷和听完此言,不由抚须赞不绝口。
    这也是杨廷和由衷之言,自朱厚熜登基之后,原本的遗老党,一点一点被皇帝分散,眼下也就剩下一个旧党骨干。
    前些日子,六部堂官,尽乎被皇帝一扫而空,至于剩下之人,不是骑墙坐看,便是已然依附皇权,想要让他们为自己张目,可能性根本不大。
    杨廷和固然退意日盛,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