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4、兴国州官府格局、门子官地位显赫(第1/2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此同时,已经听完妻子告知的周包荒,换了整理了身上襕衫,拿着一张名帖,便奔向州衙而去。
    名帖即为古代出门拜访必须之物,比照天朝名片,则更为必需品。其最低可追溯至宗周,因初为木椟c竹片所制,故有名“名刺”c“名谒”c“名柬”等等。
    曾有成语“遍谈百刺”便是形容此物盛壮,哪怕到了明清时代,此物依旧盛行。
    一般上面皆会写着,个人名讳,以及籍贯,落尾则写“拜上”c“再拜”等诸如此类之言。
    州衙位于城廓正中,坐北朝南,前署正对横街,横街一路直通大南门,面前有十字通衢大道。
    县衙一如古制,以州城中轴线而建,前署大门面对横街,坐南朝北,横街直通州衙大门与大南门。
    州衙前署则砌以,青砖石板雕刻祥云瑞兽的“壁照”。
    壁照为古之建筑特有,传闻壁照乃古人为冲煞而设,古时称“罘罳”。
    照壁东西建有两座亭式建筑,这便是太祖高皇帝,所倡立的两个小亭,谓“旌善亭”与“申明亭”。
    “申明亭”乃明教化,惩莠显恶之用。
    故申明亭悬挂木制牌匾,称“板榜”,由衙门定期公布本地坏人c坏事以及如何惩处的决定。
    周有栅栏阻隔,使观者可望而不可入,以防歹人擦去自己榜上丑名。
    上黑榜之人,须接受相邻百姓,以及里c甲等管制c教育与监督。
    若改恶从善,三年无再犯,方可由乡里申报c衙门验实,在其名下注“改行”;六年无犯,始除其名。
    如三年内无再犯,且有善事可称者,则可将功赎罪,除去恶名。
    至于旌善亭,则与申明亭之作用,却恰恰相反,旌善亭内悬挂红榜,专门用来表颂本地如孝悌c救急难c助婚丧c解纷息讼c化盗为良c赈饥施药c修桥铺路c施棺木葬无主之骸c拾遗金而不取等好人好事。
    以期教育百姓趋善避恶之用。
    周包荒缓步步入州衙,府衙差役当即上前拦下:“周茂才来衙门作甚?”
    周启东拱手行礼:“烦劳上下通禀大老爷,学生有事需谒见州牧!”随后递上名帖。
    衙役接过名帖,也没有多说话,而是将周包荒前进大门内檐避阳,免得因为毒日中暑。
    随后趋步飞跃告别周启东,飞步从州衙大门而入。
    州衙大门,其左右沿门侧呈斜线分列两道30度角的墙体,形成一个“八”字,故而百姓俗称八字墙。
    俗语云:“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进入八字衙门,门内建有一座高耸鼓楼,又称谯楼c更楼,楼上设有更鼓,专以报时之用。
    步行越过鼓楼,迎面耸立着衙署第二重门——仪门。
    仪门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狮首门环和黄铜大钉,显得非常威严庄重。
    仪门有三门左中右,中门平时都是紧闭,只有在宣读诏旨c掌印官上任c恭迎上宾c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大开仪门,以示隆重。
    左右两边仪门,乃是按照文武区分出入署衙。
    仪门两侧有东西角门,东为上首,称“人门”或“喜门”,专供官员等平常出入。
    西角门则称“鬼门”或“绝门”,通常关闭不开,惟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方才打开。
    在往里走便是飞檐翘角c高耸威严的三楹大堂,亦称公堂或正堂。
    大堂门前有甘棠树数株,门楼有亲民堂匾,凡掌印官升堂,听讼c审讯c断案等俱在此地,故汉代称一地掌印官为“明廷”c“明堂”云云。
    大堂与仪门之间甬道上,建有“戒石亭”,乃太祖高皇帝鼎定天下之后,方命人各地皆建。
    戒石亭比普通牌坊略低,横梁南向镌“奉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