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昔日读书苦用功、今日一朝图国丈(第1/2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包荒长话短说,其妻自然满怀不解,虽然女儿已近及笄,确实需要谈婚论嫁,可何必如此仓促?
    若是真要嫁人,难道不是应该请家中所有之人,一起讨论之后,确定究竟如何,再行告知女儿?
    如何此事她一无所知,直到夫君来报,这才后知后觉?
    遂满怀不解发问:“此如何这般突兀?为何此前我未得半点风声?且天子大婚,怎不是大行皇帝丧期过后,而是如此匆忙?”
    按照正常程序而言,此时皇帝应该尚在丧期,天下喜事只能暂且搁置,如天家亦不例外。
    《大明会典·卷之九十六·丧礼一·大丧礼》有载:「文皇帝丧礼凡音乐祭祀c官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婚嫁官员停百日,军民人等停一月。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二十七日。」
    由此可见,大婚最少也是百日之后,如何新君登基,不过数日便提及大婚之事?
    此事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如大行皇帝朱厚照,便是正德元年七月乙酉,礼部才上《大婚仪注》,七月十七日方祭告天地c宗庙,七月二十日传旨遣官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至于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嘉靖元年三月已巳,才始命工部修办大婚礼用料,时年八月,昭圣慈寿皇太后,懿旨大婚选到女子,宜进宫简选,钦天监其择日以闻。
    直到九月乙巳,定国公徐光祚,告天地c武定侯郭勋告太庙,如此才算真正大婚。
    眼下其实不止周包荒之妻无法理解,天下之人同样无法理解。
    朱厚熜若非急于各个当面有所突破,同样也不至于如此急躁。
    但其实也无不可,朱祐樘丧期不满一个月,正德便已经敕命,准备大婚费用,因此有司还曾上报,因丧礼c以及赏赐大婚用费过多,国库没有准备。
    只不过是周母面对大事,来的这么突然,感觉有一丝无法理解罢了。
    “此事爹爹看过邸报之后,才对我说,其中之事,我也不甚太明了,不过既然爹所言,则想必无错,我们照办就是!”
    周包荒倒是并未见有太多纠结,反正他爹总不会欺骗他好玩,既然决意如此,自然也就没什么好问。
    且邸报不过记录,京中一些皮毛之事而已,就算看了,也不见得能知其深意。
    皇帝大婚为何如此匆忙,此事周包荒无法知根底,然更不欲去追根问底。
    向使普通家庭,狗屁倒灶之事,也是常有发生,既然决意将女儿送进宫中,则必然少不了争斗,少不了与皇帝同舟共济。
    此前担心是因为宫廷内斗,怕女儿涉世未深,故而不欲。
    可眼前之事,多为前朝与皇帝之事,与后宫则并无太大干系,那又何必去问个究竟?
    若是没有准备当国戚,那周包荒倒是需要搞清楚里面门道,毕竟考试不仅靠八股,更需要靠精明。
    若是单凭八股,除非能够做出四平八稳,无任何风格的文章,让考官无法将其选入高名,亦无法罢黜。
    不然则需要揣摩朝廷动向,以及考官所喜爱文章写法。
    八股文至太祖皇帝重新定制,到今已有一百余年,其中考中进士以数千而计。
    然人人习惯不一,则导致文风不一,故而当看文章第一眼,则必然以个人喜好,从而选择录取士子。
    八股远非想象之中,只需背熟《大学》c《中庸》c《论语》c《孟子》c《诗经》c《礼记》c《易经》c《春秋》c《尚书》此九本书便够。
    固然出题只在《四书》,以及《五经》之中一本,但并非只需此数本而已。
    从小以《三字经》c《百家姓》c《千字文》《小学》c《洪武正韵》c《性理字训》c《名物蒙求》c《历代蒙求》c《史学提要》等书籍开蒙。
    然后需要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