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外朝臣被人催命、两君臣暗议朝局(第1/3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道口谕,于十人而言,不啻于催命符般,张太后为了朝局安稳,只想快点定下天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然身在深宫禁内的她,如何知道百官这边已然发生变故,如此情况,岂不是等于将烫手的山芋,置于百官之手?
    轻轻一句口谕,却将杨廷和计划全部打乱,使得其又不得不重新与诸公卿重新拟定计划,足以上安太后,下顺民心,中得君意之法。
    “袁先生为何让我派人前去看望杨阁老?”
    群臣被太后一道口谕打乱阵脚之事,朱厚熜并不知晓,一日劳累,他也早早安歇入梦。
    次日昧爽,心事重重的朱厚熜早早起床,对于袁宗皋建议其遣人看望杨廷和一举,而感到甚为费解,是故一早便将袁宗皋请来咨询。
    杨廷和有谋害君王之嫌,今与示好,此岂非与虎谋皮邪?
    朱厚熜对此甚是费解,然袁宗皋却是淡然处之,面对其主之言,则是不疾不徐奏对:“杨阁老虽权势滔天,但无可否认,此人可谓救时宰相,若非其辅佐先帝,我皇明早在数年前就可亡国。
    且夫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对大行皇帝忠心耿耿,而今虽有逾越,强逼殿下按照诸臣所议礼仪行事。
    然臣窃以为,其仍不失忠臣良相之称,殿下礼应尊敬有加,既可让朝臣知晓上位敬重老臣,亦可让杨阁老以为殿下无他念。”
    朱厚熜甫听此言,便甚感其中有些不对。
    此前袁宗皋言,文官面对正德皇帝口谕,欲请天下大夫入京为其治疗,却被内内阁所拒!
    今何谓忠臣良相邪?
    此岂非言语相悖?
    有此不解存在心中,朱厚熜一改沉默寡言,急忙追问:“吾有一事不明,袁先生能否告知!”
    “大王且问。”
    “此前先生曾言,皇兄落水患病,回到京城之后,命内阁起草诏天下医者,入宫为皇兄治病,而被内阁所拒,这岂非有不救君王之嫌?”
    袁宗皋听后瞬间愣住,他实在未曾想到,其主居然有如此缪想,当即开释:“殿下想多矣,倘若大行皇帝真有旨意,内阁岂能挡住?
    且去岁腊月二十八日以及正旦两次视朝,今岁正月初十日,大行皇帝陛下有谕曰:‘身虽已稍平尚须调理!’。
    然而时隔六天,司礼监官口却称圣上谕旨,诏天下良医入京治疗疾病,期间却从未听闻大行皇帝陛下复病抱恙。这让内阁如何起草诏书?
    杨阁老等也曾多次劝谏正德陛下慎用药,用心调理,宜调节饮膳,勿使滋味太过。但凡一应玩好,有可以惑乱聪明,伤损元气者皆不使。
    大行崩殂之事,若说与内阁有何干系,还不如说宫中内侍照顾天子不周,致使旧病再犯!”
    袁宗皋这一番解释,朱厚熜算是明白了,此前是他阴谋论了。
    什么狗屁杨廷和暗害正德皇帝。
    当年正德南巡之时,梁储等人皆随驾扈从,梁储与杨廷和又貌合神离,杨廷和若真将手伸的这么远,早就被梁储c王琼等人一脚踢翻在地。
    且当时一直侍奉身旁者,皆是宫中内侍,而护卫安危者,皆为正德义子,这些人可是指望着朱厚照荣华富贵,又怎会吃多了不消化,与文官合谋加害?
    不过杨廷和,虽未有谋害正德之嫌,亦并非证明,二人能够和平相处。
    杨廷和之心,永远无法与朱厚熜同道,故而早晚需除之。
    甚至于袁宗皋如此称赞杨廷和,恐其中也是有着其本属文臣吧
    然朱厚熜并未漏出任何声色,而是故作尴尬,摸摸耳垂道,虚心受教答复袁宗皋:“是吾多心了!”
    “大王将为人主,多心乃大善之事,只期颐殿下睿智天授,莫要因疑而至曹操c孙权之境,而几败国事!”
    上位者多疑,袁宗皋并没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