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外朝臣统一战线、皇太后催命之符(第1/3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此甚好!接下来予便说第二事!”杨廷和点了点头,随后环顾九人,提高音量:“此事,事关大宗是否断绝,诸公尽食皇明俸禄,受大行皇帝与泰陵厚恩,如不思报,与禽兽何异?”
    “以死为大宗继往报之!”
    九人此时自是全部同心协力,这也是众人能够暂时结成党羽的最基本的原因,当然其中还有个别成分不纯之人。
    不过在场多数是正德时朝臣,又岂能坐看明孝宗绝嗣?
    诚然朱厚照为人荒唐c任性,但是多数时候对待朝臣非常尊敬。
    一般情况只要不是强逼朱厚照,多数时候其并不会对文臣过多苛责,充其量不过是罚俸c贬谪c罢黜。
    不像朱佑樘,只信任刘健等潜邸寥寥几位旧人,对于朝臣,则是经常钓鱼执法。
    有时候文官仅仅只是直言上谏,就让锦衣卫将其逮捕,送入诏狱,交钱才能赎人。
    相对于明孝宗对待宗藩c勋贵c外戚的宽让放纵。
    明武宗则是极为苛刻,动辄下令捉拿不法,付有司严刑处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要不是太过任性,国事绝对不会到正德年间,烽烟四起的地步,当然他爹朱佑樘功劳自然也少不了。
    最为关心之事,其实还有三点。
    一是担心这个人能否做个好天子,会不会像朱厚照一样任性,败坏国事。
    二是因为,朱厚熜骤然而来,会不会搞大清洗,大翻案,谁不同意皇帝的意见,谁就下台,最后搞得官不聊生。
    三是,因为朱厚熜和满朝文武不熟,那就意味着朱厚熜可能不信任朝臣,与朝臣离心离德,到时候在座的各位,地位能不能保得住,都是问题。
    当然此事不过次要之事。
    主要在于,朝臣怕朱厚熜,万一事事与朝臣抬杠,要么就将题奏留中不发,荒怠政务,这对于本是一艏破船的大明,不可谓不是致命打击。
    “那好,新君登基之后,我等须请凡正德年间冒滥军功将校,攀附上位c中官监织造c滥征赋税等诸多弊政,尽数革除以及除十恶c故意杀人c反逆缘坐c监守自盗c抢掠人口c受财枉法等死罪外,量刑赦免!”
    这些是杨廷和等朝廷命官彰显朝廷恩典,表示新君新气象,由他们这一届领导班子,辅佐圣君施恩天下。
    同样也是为了抢班夺权,给世人留一个好印象,向世人昭示,正是因为有我辈匡君辅国,方能有今日恩典。
    “善!”
    众人点头表示同意。
    新君登基大赦天下,乃是历来的规矩,根本无须多加喙言。
    且大赦也与众人有利,盖朝臣子嗣当中,不乏有人在家乡做出不法之事,然后被告发至朝堂,随后定罪。
    “三则是起复因刘逆作乱,罢黜良臣辅弼c因大行皇帝北狩c南巡上谏而罢同僚,与追封因先帝年间上谏而杖毙之士!”
    杨廷和这次主要讲了两件事,起复被罢黜的官员,追封因上谏被朱厚照杖毙的官员。
    这次百官可就沉默良久了,追封还好说,充其量费点钱,给个官位c谥号等,再顶多就是荫一子入国子监,锦衣卫等地方。
    可难就难在起复官员,须知大明官帽子就那么多,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想要将这些人全部起复,那又如何安置?
    这个难题可谓太大了,总不见得让百官,给他人让位不成?
    那众人何须努力为朱佑樘c朱厚照争一个名?不如现在辞官归野,早享安乐岂不美哉?
    “杨阁老,一下起复如此多人,会不会有些不妥?”作为大明官帽子管理人,王琼首先便提出质疑。
    照杨廷和之言起复一堆老资历官员,这点王琼不想做,也难做!
    “王部堂所虑及是,阁老当细思!”
    梁储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