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章 被坑了(第1/2页)  大明征服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扬州府衙已经空了
    嘉靖元年席卷盐政的雷霆风暴,很显然扬州官场和商道成了重灾区。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扬州一直都是大盐商聚集之地,官商勾结简直普遍的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都不需要严查,随便拧一个胥吏出来,浑身上下就不可能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于是扬州知府系衙门被一网打尽,知府c同知c通判被押送入京,其余的属吏要么被下狱要么被革职。
    朝廷惩治贪污也有尴尬之处,明知道官场贪污成风,如果真下狠手,天底下九成五以上的官员都得完蛋,可这个天下总还得有人去治理,那怎么办?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这次盐政风暴的飓风虽然刮的猛烈,可也就放倒了五百多名有重大贪污劣迹的官员,真要除恶务尽,那江南官场估计都得处于无政府状态。
    如今坐在府衙正位上的是吏部右侍郎裴思。
    裴思原本是浙江布政使,任期满了以后调回京城,成了工部左侍郎,朱厚炜监国之后,吏部右侍郎出缺,经廷推,朱厚炜在报上来的三个人当中圈了裴思。
    从工部左侍郎成为吏部右侍郎,看似是降了半级,可实际上谁都不会这么认为。
    吏部和工部同为六部之一,可吏部掌管天下官员任免升迁降职,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都不允许入阁,可见吏部权势之大。
    礼部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可真正的六部之首是吏部。
    裴思成为吏部右侍郎,实际上如果再调任其它部门,基本上就是尚书正印,甚至已经具备的卸任吏部官职入阁的机会。
    朱厚炜继位,裴思家的老姑娘突然间成了淑妃,当时可以说震撼了所有朝臣,谁都没想到裴思这个老阴货竟然和天子还有这么一层关系,这是啥?
    这就是官场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呐。
    裴思坐在扬州知府的位子上,可不是说他以侍郎之尊来行驶知府之权的,说实话他比谁都郁闷。
    他身为吏部侍郎,拥有直接任命五品下官员的权力,这是体制的漏洞,最后无非就是在吏部文选司走一个流程罢了。
    裴思这次南下也确实是来任命官员的,而在此之前,裴思对南下干什么还他么懵懵懂懂,天子只是让他挂了个巡察的名头走访江南官场,整肃官场风气,另外带了上百份任命文书
    直到钱宁动手,数百官员被革职被锁拿,裴思才知道他之所以带上百任命文书是来干啥的。
    知道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被女婿给坑了
    但是坑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在大明想要当官,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难的方式就是科举成为三榜进士,这条道最难走,可只要能踏上去,以后也肯定会走的很稳。
    还有一种就是举人选官,也就是说只要你成为举人,就拥有了当官的资本,那个时候举子可以将自己的履历投进吏部,由文选司存档,一旦官员出缺,而吏部无进士官可以调派的时候,就会让举人走马上任,比如后世赫赫有名的海瑞就是举人出仕。
    只不过举人出仕的机会很少,履历投到文选司之后等十几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等不到当官机会的比比皆是,当然,如果举子愿意花大价钱,委任个官当当还是比较轻松的。
    进士官和举人官最大的区别就是高低,就好像一甲的翰林看不起二甲的进士,二甲的进士同样也看不起三甲的同进士,而同进士更看不起举人出身的官员。
    这就是阶层分化。
    一般而言,就算是三甲同进士出仕的都是一县知县,最不济也是县丞,可举人一般来说最高也就是一县正印,正常都是从县丞和主薄做起。
    另外就是升迁速度,进士官只要不犯错,那么三年一迁,九年一转很正常,就算无权无势没有靠山,混一辈子混到一府知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