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三门抱(第2/2页)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艺的热爱,是骗不了人的,因为郭德刚自己就属于这种人。
    不然,他也不会主动开这个口。
    时代不一样了,艺不轻传,艺也得多传呐!
    看到唐云风的态度,郭德刚心中欣慰,从唐云风手中拿回神册子,翻得很小心。
    来回扫了好几眼,他才满脸感慨道:“我的评书师承金纹声先生,这本神册子的残本,便是你师爷当年送给我的礼物,那是99年吧,老爷子六十九岁过生日,大伙凑钱给他摆了几桌,他知道我没钱,办不起摆知宴,便趁着生日的档,当场让我叩了瓢儿,后来我进京没
    盘缠,他又把自己所有的体己钱都塞给了我我到现在还欠他一场热闹啊!”
    郭德刚越说越动情,眼圈都红了。
    今天可是过年,该见喜乐,不兴悲愁。
    唐云风笑道:“师父,咱欠师爷一场摆知宴,那就补上呗,您要是舍不得花钱,干脆我来办,到时我拜您,你再拜师爷,咱师门三代一起热闹热闹怎么样?”
    郭德刚抹了一把脸,直接瞪了他一眼:“臭小子,你就这么琢磨自己师父呀,有规矩没规矩?”
    唐云风不接茬,只赔着笑。
    郭德刚的心情果然好了一些,心里有主意。
    “你说得对,老爷子今年高龄都七十六岁了,是得补办,今年就办!”
    唐云风凑过去:“那我不办了,直接蹭您的宴席,成不成?”
    郭德刚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继续道:“正月你跟我一起回津城,老爷子见了你,指定也高兴!”
    这是正经事,唐云风点头道:“好,听您的。”
    行程定下,郭德刚开始传授手艺,一年忙到头,难得这几天有空。
    门门有来历,行行有规矩,手手有讲究。
    郭德刚从评书门的来历,说到走江湖的规矩,可谓是口若悬河,如竹筒倒豆子似的。
    这些都是入行的基础,唐云风听得很认真,脑子也在飞速转动,尽可能的记住。
    听完,他才知道,自己这也是托了现在世道的福。
    别看评书门也属于艺人行当,但它的地位属于其中最高的。
    从“说书先生”中带有“先生”二字便能看得出来。
    什么相声门,戏法门,人家都不稀得搭理你。
    江湖地位高,来钱也快,所以师父压根也不愁没徒弟。
    小学徒进门,先倒两三年夜壶再说。
    夜壶倒不干净,有味儿,那你也甭倒了,师父一句“你不适合说书”,便把你打发了。
    夜壶倒得好,一家的杂事处理的得当,师父这才允许你他进书场,边照应茶水边听他说书。
    只听不教,你懂不懂不管。
    听完,师父就考较你,听懂了吗?
    徒弟倘若说没听懂,那好,你不适合说书,又把你打发了。
    留下说“听懂了”的徒弟继续学,可这些人也听不到整段的。
    为什么?
    师父不给你听整段的呀!
    比如师父的说书场在城南,那前段听完,便打发你穿过四九城,到城北去买东西。
    等你买完东西回来,师父已经把中段说完了。
    说了什么?
    徒弟一个字儿没听到,他上哪知道去?
    又得过很长时间,买东西的脚步量完了整个四九城,这才有可能凑够整段的书。
    这还只是其中一部,下一部接着凑。
    万事有因,百树有果。
    这门最早起源于东周时期,拜周庄王为祖师爷的老手艺,如今没落如斯,不知道这些规矩在里头占了几成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