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田庄(第1/2页)  行走历史神话:从吕洞宾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黄牛拉着厢车嘎吱嘎吱的行走在南国乡间的路上,此时正值盛夏,草木繁盛花草丛生,所见别有一番滋味。    出了郡城,一路向西,牛车行了三个多小时,翻过一道垭口,夕阳下一座宁静祥和的农庄出现在眼帘里。    从牛车下来,杨高指着农庄道:“这庄子曾是本地一个豪强所赠。那豪强因故犯事,触了律法,要抄家灭族。使君见他事出有因,为他奔走洗冤,方才免去杀身之祸。”    他道:“这人阖家流放之前,就将庄子赠与使君以作酬谢。使君推辞不过,接了下来。这些年使君在荆州为官,一回也未来过。”    常昆微微颔首,站在垭口上看庄子风貌,心中格外满意。    杨高又说道:“农庄有庄园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子。附百五十亩良田,五十亩山林和一个五亩的桑塘。佃八户,有丁三十六。”    “对了,当初先生在汝南所救的妇女,其中剩下的十一人就安排在这里,负责庄子的日常洒扫、庖厨等杂务。”    一座农庄,三进三出的宅子,两百零五亩水田山地池塘,总人数四十七人。    在这样的时代,这种级别的农庄自然不算土豪,大世家拥有的田亩以万顷计,佃户人丁也以万计。    较之只是一座小庄园。    常昆却极是满意。    大了他还不喜欢呢。    “不错。”蹦出两个字。    到了庄园,杨高唤来平素负责管理田庄日常的张四,与常昆作了交接。    张四是庄园的佃户,从祖父辈起,就在这座农庄务农。陶侃得到这座农庄后,没派其他人来管理,因着张四识字,就把日常管理全权交托给张四,只每年春秋两季派人来查看账目。    张四年纪在四十下,看起来已有老态。为人诚恳老实,言语间唯唯诺诺,随波逐流。    对于庄园的佃户来说,庄园的主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田种。    常昆道:“暂时一切照旧。你去告诉其他人不要担心。”    得到常昆的承诺,张四松了口气。    “是,老爷。”    常昆点点头:“通知过后再来见我。”    走了张四,杨高便提出告辞。他这里该交接的都交接好了,常昆的事,他自然不能插手插嘴。至于交流、搞关系,以后有的是时间,不在这一时半会。    便道:“张四是庄园的老人,河对面的董家村他了如指掌。”    常昆了然,道:“我这里要接收庄子处理手尾,就不留杨兄了。”    “告辞。”    杨高一走,常昆坐在客厅,不多时张四和一个女人相继到来。    女人见了常昆,顿时露出喜色,正是当初救下的妇女中的一个。    常昆笑呵呵跟她点了点头,转对张四说:“晚饭后把庄子的账目拿来瞧瞧,便于我作安排。其他的如我承诺,暂时不变。只要不偷懒耍滑,在我手底下你们过的更舒服。”    又道:“你先等一会儿,稍后跟我说一说河对面的董家村。”    “是,老爷。”张四忙站到一边。    常昆这才笑着对女人道:“我记得你叫李娥。”    “嗯嗯...”    常昆道:“没想到还能再会。这庄子我买下了,既然你们负责日常,我也不多说,该怎么着怎么着。稍后把她们都叫来,见个面。”    “是,老爷。”也叫老爷了。    李娥走后,常昆与张四出了庄子,来到河边。    张四道:“河对面的董家村全村大半姓董,但大部分都是佃户,种的是刘家的田。”    “哦?”常昆道:“董家村的田地姓刘?”    “是,老爷。”张四道:“刘家是大户,有钱有势。姓董的人多,但得看刘家吃饭。”    常昆点头,问:“那董家村有没有姓张的?有没有一个叫张小七的女子?”    张四一听,道:“还真有一户姓张的...”    常昆顿时精神一振:“说具体点。”    张四忙道:“只是听说,倒不曾照过面。说是前几年从北方迁来的一户人家,平素深居简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