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第三十七章(第1/3页)  快穿之科举文男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理是对的, 可人不定听的进去,给她一个转圜的机会,她自个琢磨琢磨, 冷眼瞧着, 反而更能进心里。

    小草本担心这事做起来很困难,真做起来其实也不算难,只需要时时刻刻跟在大姨身后,跟着大姨做事就行。再把她平时跟姑姑姐姐们听来的几耳朵闲聊慢慢说出来, 听个热闹,大姨起初不在意, 后来就被那些闲聊勾起好奇心,还催着小草继续说。

    小草一边闲聊一边跟大姨学着做绢花, 一点点学怎么配色,怎么藏线头, 普通的布团在大姨手下如同变魔术,一扭一点就成了漂亮的花朵。

    “这种渐变色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小草举着手里那串桃花渐变色簪花,她还记得自己有一串类似的发簪, 是琴姑姑特意送的,言称是现在城中最流行的饰品, 只是颜色不适合她带,这才送给小草。小草莫名喜欢,时常带上。

    兜兜转转, 结果这东西竟然还是自家做出来的,要么说因缘际会呢?

    “这个简单, 做出这种效果得用毛笔点了燃料蘸在布上,一层层的增加,再用固色粉熏过, 最后再做出成品就好了。”大石氏对绢花的流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染色的小诀窍也只有家里人知道,学徒们是只管拿布上手的,所以大石氏现在又一一说给小草听。一般的布料就是染什么色就是什么色,要做出七八种渐变色很繁琐,所以蔺洵才用这种法子去做。

    手头的这一批绢花又做好了,偏偏石氏这时候闹肚子没办法去,小花也要留下照顾娘,只能让小草跟大石氏去交货。

    “也简单,大姐跟着我去过好几趟的,验货签字画押,不会画押就在上头盖个指头印子。”石氏斜斜的躺在窗边,肚子放着汤婆子暖着,小花忧心忡忡的煮着姜水。

    总不能让病人起身做事,大石氏咬咬牙就答应了,虽然带了个帮手小草,可小草比她小多少啊?还是个孩子,她怎么也算是个大人,总不能这时候还要靠孩子?

    小草眨巴眼,为什么爹要嘱咐她什么都不插手,就看着大姨做事呢?

    反正两人就带着货品走了,蔺洵也不担心她们亏本啊或者被骗,除非那家店不想继续做生意的。

    想到这里,他又继续捧起了往年的真题集,准备参加明年的乡试。乡试三年一轮,时间在八月,到时候所有秀才都会汇聚在一省省会,人才济济力争头筹。其实原身倒也想过奋力一搏考中举人,那对整个家庭就是质的飞跃,哪怕花费十几二十年都值得。可他去参加过一回后就放弃了。

    先不提赶到省城所需要的花费,便是学识原身也不过关,他能中秀才全靠自己没日没夜的勤学苦练,天赋上尚且欠缺,这就不是能轻易补回来,所以他干脆去教学启蒙,混个糊口。

    其实勤奋本身也是一种天赋,坚持更是一种天赋,如果原身真的肯下苦功夫早晚有中举的一天,只可惜他自个放弃。

    而蔺洵则不得不考,财帛动人心,周围的村民不知道他家赚了钱吗?不想分一杯羹吗?可只有蔺洵还是秀才一天,地位就天然比他们高一等,他们也就只能想着。

    当然,蔺洵也会适当拉拢一部分村民,让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遇事时他才不会孤立无援。

    话题扯远,回到考乡试上来,他捡回书本,石氏是举四肢赞成,毕竟有个顶门立户的人,以后女儿们想干点出格的事,才没人敢说三道四。

    蔺洵每天勤学不缀,练习用的纸张积攒了一大箱,石氏一直觉得,凭相公的学识早晚能中。

    每到这时,相公总会谦虚的说,天下能人众多,他只是其中一个,能不能中是要看运气和考官的偏好。

    “相公要是都不中,就没天理了!”石氏信心十足,拿起相公刚写的文章,她跟着小花认识了些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