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走礼&请辞(一更)(第1/4页)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今天拜了进士做老师?”

    顾玉成点点头,对王婉贞说了下白日里的事情。

    当然简化了许多,只说去县衙献方子的时候,顾仪见他功课不错,又有进学之心,就临时起意收了他做弟子。

    王婉贞从不敢置信到欣喜若狂,笑容越来越大,一开口声音都更咽了:“阿成,你一定要跟着先生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你爹的期望。”

    自打儿子进学,婆婆就明里暗里说了不知多少次“家里负担重,供一个就行了,哪里供得起这么多孩子读书”,这么多年来,她跟大河勤勤恳恳干活,一分私房都没存下,然而每次找婆婆要束脩银子的时候,还是要听着冷言冷语配白眼。

    大河刚失踪的时候,她还在四处求人去找,婆婆就背着她托人带话,让儿子连夜回家,从此再没去过学堂。

    可幸老天开眼,阿成又能进学了!

    王婉贞喜不自胜,又重复念叨了几遍,要不是家里没有香烛,怕是马上要去感谢诸天神佛。

    顾玉成再三保证一定会勤奋读书,待王婉贞情绪平稳后,就开始盘点家里的银钱。

    他今天是仓促拜师,只定了名分却没有正式走礼,明天必须去县衙补上,顺便把师徒名分巩固一下。

    二甲传胪就是二甲第一名,是刨除状元榜眼探花之外的殿试第四名,真正的天之骄子。就凭这一点,只要顾仪放话说要收徒,清平县来拜师的人能把门槛踏破。

    而且这种拜师,也不同于普通的上学堂,是真正的“师徒如父子”,师父比学堂夫子的话语权大得多。

    顾玉成怎么也想不明白是哪里得了顾仪的青眼,但老师不易得,好老师难得,像顾仪这样愿意收他为徒的进士老师就更难得,其罕见程度堪比天上掉馅饼、祖坟冒青烟。

    甭管是什么原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万万不能在礼数上疏忽了。

    他们分家时得了八两银子和两贯铜钱,卖方子又得了二十两,但添置东西加上搬家租房子,花得挺多,顾玉成又不让王婉贞顿顿吃咸菜,隔几天就买些肉和鸡蛋,零零总总的开销也不少,现在统共剩下二十一两多点。

    顾玉成拿了十两,王婉贞又给他添了二两:“礼不嫌少,何况是顾先生这般人物。”

    顾玉荣在一旁凑热闹,小手划拉着又给添了一两,嘴里叫道:“锅!锅!”

    “哎哟,白天还只会咩咩呢。”王婉贞大为惊喜,“我们阿荣都会叫哥哥了。”

    顾玉成抱起小黑丫头揉了揉,悄悄松了口气。

    在他的印象里,小孩是一周岁就会说话的,但小黑丫头只会咿咿呀呀,害他担心了好一阵儿。

    现在终于会叫哥了,也不枉他每天晚上散步时努力示范。

    今后就备点古诗,让小丫头慢慢念吧。

    第二天一大早,顾玉成就揣着银子去买拜师礼。

    拜师礼的大头是“束脩”,就是用绳子吊起来的肉。收下束脩的老师,就是有地位的“食肉者”。顾玉成先跑到肉铺,捡着上好的腊肉买了十五斤,又转到菜摊上买了芹菜、红枣、桂圆等物,寓意勤奋进学、鸿运圆满。

    他起得早,脚程快,各色礼物买完才刚到辰时,又拎着篮子回到水井巷子,打了水将自己擦洗一遍,然后穿上王婉贞用蓝布做的新直缀,上上下下检查了好几遍,确定头发丝都没有一根凌乱,才拎着拜师礼去县衙求见顾仪。

    很快就有差役出来,让他先等一会儿,说是顾先生在用早膳。

    顾玉成道了谢,就安安静静在门房等着,殊不知府衙客院里,顾仪早已吃完了饭,正在和谭县令下棋。

    “不是说再也不收徒了吗?怎的又收了一个?”谭县令落下一子,语带揶揄,“现在可好,你的得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