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教育生产力(2)(第1/3页)  成功果实摘取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种教与学的手工业生产力水平,必然带来封建等级制,把人分成等三六九等,

    而这其实是不符合物质意识辩证法的,因为物质环境塑造人的意识是主要矛盾。

    只因为手工业生产出来的教育资源不够,所以只能让人分等级,再根据不同等级配置教育资源,

    于是教育资源不行的后几等人,就变成了斋小果来联大之前,那帮学生们的样子……

    先不提公平性问题,单单这种只能靠师傅和学徒间,口传心授的模式,就总是让斋小果想起上一世大刘写的那本《乡村教师》……

    他被书中那位主角老师感动得痛哭流涕,然而,他比别人更多的感触则是:

    如此努力的老师和学生,以及整个文明,却差点就被人家更高层次的文明随随便便就给轻易抹掉了啊……

    对方是靠类似记忆传承的方式传承本文明知识经验的,以至于他们会惊叹于一个没有这种传承方式的文明,竟然靠着一种叫做老师的专门职业,来一代代传承知识经验,

    每一个人出生时,脑子里都是一片空白,哪怕努力一生,成为杰出科学家,可去世后,下一代新人也要从零开始重新培养……

    而且,随着整个文明的知识经验越积越多,人的生命却只有3万多天,

    即便花费前1万多天生命最蓬勃的时间来学习,也根本学不完,只能进行专业无限细分,争取在极细微的领域内能学到头,并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有所突破……

    然而,即便这种方式依然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它的限制过大,会在到达一个阈值后因为无法突破就此结束!

    比如人的寿命从3万天,努力提高到4万天,

    而且人也能学习一辈子,永不松懈,可以学他个3万9千天,

    然而,因为研究不出传承知识经验的机器,无法突破这个手工业传承模式,所以无法继续提高人类寿命,也无法继续爬科技树,反而更不可能研究出传承知识经验的机器,陷入死循环……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水平还是可以继续不断进步的,但他总在接近一个无法突破的极限,

    就像数学中的极限问题一样,一条曲线虽然可以无限接近坐标轴,并没有原地不前,是一直在进步的,但进步却越来越微乎其微,永远也到达不了极限坐标轴……

    这也像跑百米,虽然可以在9秒的数量及上不断突破记录,但也始终是9秒多……

    经过计算,关键变量是双脚接触地面时间,人体不经过特殊改造的情况下,最终极限将停留在约7.2秒的位置,永远无法突破……

    如果从破纪录的曲线角度看,它的确是在不断进步的,

    然而从极限坐标轴的角度去看这条进步曲线,即便很残酷的忽略掉玩命训练却没有破纪录的陪跑者们,只考虑那些破了纪录的成功者,这些为了争取那无限细分微弱秒数而疯狂内卷训练中的幸存者,却也永远追不上自己这个极限坐标轴……

    乐观主义者认为,不存在这种瓶颈、阈值,然而,人类算力并没有那么强大……

    曾经高考有一道因为做差还是做比引起争议的题目,考的是围棋的下法和宇宙中原子总数哪个多,

    一个19乘19的棋盘,以目前的算力都不能穷尽算法,人工智能也只是靠着目前的智能学习,学了超越人类的盘数,靠着目前的最优解赢了人类,并不是它真的穷尽了解法。

    不要说稍微再把棋盘多加上几行几列,或者把棋盘从平面的二维变成立体的三维棋盘,哪怕只是多加几个变量,对算力的要求也是指数的指数级在增加……

    这还是不出任何意外,可以无限努力接近极限的美好情况,

    一旦出现意外,只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