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5、第一百三十五章 格物致知(第1/8页)  科举文里做考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进云台书院之前, 朱熹并不认为方靖远将一座书院办成??个杂学讲堂有什么好处,对此不仅是北方书院,就连南方书院和太学也存有不少争议, 尤其是他将那些匠人的手艺也纳入学院之中, 准许平民和匠户入学进修, 与医学和其他学科平起平坐,引来了不少读书人的义愤和批判,甚至认为他是故意贬低士子,不尊礼法。

    然而骂归骂,方靖远不在乎, 赵昚乐得看大家争辩,坐视不理,那么在乎的?人也拦不住他。

    朱熹本来想在学院中好生劝说那些学子专心经义, 让他们走上?正途,不要被方靖远带的被那些旁门左道的?杂学耽误??学业, 以后难以晋升。

    结果,他?刚一进学院的大门, 就看到门口的广场上, 刚刚建好的?一座巨大铜制浑天仪, 高约一丈有余, 正是仿照汉代张衡所制的浑天仪, 却又比那个浑天仪更加简洁恢弘,外面的几层圆圈在缓缓转动,当中竟有个巨大的实心球,球体上?绘有大洲大洋,随着外侧铜轨的转动,球体也跟着缓缓转动, 让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的山川河流,冰雪海洋。

    而那偌大的蓝色球体上?,标注着“大宋”字样的地区,竟不足十分?之?一,朱熹呆呆地站在这“浑天仪”面前,许久都未曾挪动一步。

    “这是何物?上?面的舆图,又是从何而来?”

    “回朱司业,这是方使君参考汉代浑天仪制成的?地球仪,当中的球体为我们所处之?地,周围为黄道天象……”

    负责带他?来书院的,是原本海州府学的教授苏悦山,因府学没开?办起来,方靖远直接将其和云台书院合并,所以他也在此兼任教授,亲眼看着云台书院从一个工坊扩展到学院,再一步步扩张各科学院,形成??如此一个庞然大物。

    “你是说,我们住在一个球上??真是荒谬!”朱熹摇??摇头,可还是不忍离开,又围着这个“地球仪”转了一圈,“若是在球上?,转动之时,人岂不是要摔出去?”

    苏悦山原本也是这么想的,可经历方靖远做过的?几个实验后,尤其是从天象馆的?望远镜中观看星象后,就彻底打

    破了原来的印象,自此对方靖远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什么是什么,将学院的事务打理得妥妥当当,恨不得能一世在此,守住学院里的?无数“财富”。

    对于他?这样嗜书如命的人来说,云台书院的藏书楼,比他?的?命都重要。

    “司业若是不信,可留到今夜,学院有观星台……”

    “观星台能看到什么?难不成用星象解释?真是无稽之谈。”朱熹说道:“所谓格物致知,要以天地之器,穷天地之理,而天地之大,如何能随意猜测……”

    “方使君命人造??一台观星仪,可以看到天外之?星。近如明月者,甚至可看到月形如球,球上?山丘起伏……”

    苏悦山刚说了一半,就被朱熹打断,“观星仪在何处?你且带我去!”

    “司业请稍安勿躁,要使用观星仪之前,下官觉得尚需去藏书楼阅读相关知识,才能掌握其中原理。”

    苏悦山虽不知方靖远为何要他?一定把朱熹引去藏书楼,还要带他去看天文地理分?类的书籍,但既然他提到了,也就顺水推舟地建议了一下。

    “好好!那就速去,我倒要看看,这观星仪是如何运作,当真能看到月上?山?”朱熹早就将自己先前的?打算抛到了九霄云外,兴致勃勃地跟着苏悦山去了藏书楼,跟着他?进去之后,不由微微皱眉,“久闻云台书院藏书万卷,为何在这么小的一处院落?前面那三层高楼又作何用?”

    “司业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藏书楼并非一处,前面那三舍楼是贡举生专研经要和时文之?地,”苏悦山解释道:“后面的这几处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