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掌八章 大夏文官掌军 章德门事变蜀王夺权(第1/3页)  呼延铁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何家 李家很忙,新皇帝对地方门阀清洗的决心与力度,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事起仓促,他们两家没有参与到这场清洗中,当呼延礼灿领兵平叛时,两家还在观望,他们不相信叛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定,他们仍然期望能在这场叛乱中攫取一定的政治利益。

    可是,呼延礼灿终究不是旁人,风卷残云一般平定了叛乱。

    所以,当叛乱平息,就轮到何家 李家抓瞎了,他们必定要表明态度,要不然极有可能与朝廷中枢产生间隙,从而被彻底抛弃消灭。

    为了博得这位雷厉风行的新皇帝的欢心,

    两家拿出了最大的诚意,而这份诚意,是这位刚刚登基的新皇帝荣庆无法拒绝的,也不能拒绝的!

    正康四年十月,御史司何梁(何家) 李贤礼(李家),上奏《十方军改疏》,即监军行监查事 矫正事 军法事,军队主官行军战事,总之一句话,新皇帝荣庆新增的监军一职,正式得到了地方门阀的认可,并且权利更甚于军事主官。

    这就意味着,地方府军的掌控权,完全归属于朝廷中枢,大夏的军事集权力,空前的强大。

    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军事职能的改变,也为日后大夏军力疲乏挖了一个大坑。

    那么对于现在的大夏有什么影响呢?

    永安纸贵

    纸为什么会贵呢?

    因为纸可不仅仅可以用作写字!

    正康四年十一月十二,地方门阀正式认可监军一职,而各地的监军尚有许多空缺,这也就意味着,久居京城的待职学士们,有了可以“统御四方”的机会,这可是百年难遇,一时间人人走,都盼着能跻身此列。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自古书生就“肩不能担 手不能提”,从军入伍甚是苦烈,如果身体素质不行,有可能猝死于军中。

    于是,朝廷设定考核标准,顶盔贯甲,纵马驰骋二十里,至龙虎台,发三矢,不脱靶,即为合格。

    听着很容易,其实很难。

    因为他们穿不起来甲,

    大夏军甲分为

    一、军卒:皮甲

    牛皮鞣制,前胸有甲,后背无甲,头着铁盔。意为:前击不

    回 有死无生。

    注:前胸有甲可抵御攻击,后背无甲,敌军击之即亡,即向前攻击尚有一丝生机,向后逃亡有死无生。

    故夏兵逢战,进击不止。

    二、偏将:铁甲

    瑶山铁打制,前后为板甲类,头着骁武三尾盔,盔顶嵌鹖羽三根。

    注:鹖(hé),鹖鸟也,凶勇悍斗,二鸟争锋,其一毙,乃止。寓意武官凶猛,悍勇不畏死。

    每逢战,夏军偏将冲锋在前,军卒在后,各部以鹖羽为指引,往来冲击,阵势不乱。

    故,鹖尾偏将为军中之胆。

    三、行军大将:锁子甲

    锁片咬合而成,轻便且防护好。外罩红袍,头着亮银盔,盔顶有簪缨,万千军中醒目不以。

    红袍大将为军中之魂。

    大夏关于官员等级所对应的甲胄有明文规定。

    而监军属于偏将级别,因为是文官可以不着鹖羽。

    但是偏将铁甲重约五十余斤,平时穿穿还好,真要是顶盔贯甲,跃马扬鞭恐怕真的要出人命了。

    本来众士子都意气风发,但是看了这要求却纷纷退缩却步。

    抱怨着“监军就是一个掌舵的主儿,穿得甚么铁甲。”

    其中一人却计上心来,此人一眼大,一眼小,身长体大,虽是文臣,却好似武将。正是御史司御史张慎行。

    张慎行,吉州人,幼时家贫,刻苦攻读,入太学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