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益第45章 沦为弃子的益兴关(二)(第1/2页)  荡平天下之赵匡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幽云十六州也就是幽州(今北京)、檀州(密云)、顺州(顺义)、儒州(延庆)

    蓟州(河北蓟县)瀛洲(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市北)、涿州(河北涿州)

    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河北怀来)、武州(河北宣抚)、蔚州(河北蔚县)

    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朔州(山西朔州)、寰州(山西朔州东)。

    此十六州属于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其中幽、蓟、瀛、莫、檀、顺、涿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

    其余九州位于太行山的西北部,所处位置地形十分险要。

    它对南面的平原地带,又稳占居高临下的态势,此处一向作为中原地区的屏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契丹人占领幽云十六州,从东线河北一带,可以打开汉人核心地区的门户,西线则俯视整个河东地区。

    南下即可饮马黄河,(当时的黄河还没改道向东北方向,从汴京向东经徐州淮宿直流东入大海)直逼中原腹地。

    局面上辽国等于两只脚都跨进中原的门槛,而且占尽战略要地,达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地位。

    正是因为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地理优势,才使得契丹军队在前年依靠骑兵优势长驱直入。

    进入中原地带进行烧杀劫掠,还攻进汴京城内,灭掉了后晋王朝。

    若石重贵地下有灵识,知道正是由于自己之过,灭掉了他亲手建立的王朝,还连累自己的子孙后代。

    他是否会翻然醒悟,悔恨终生呢?一饮一啄,上天注定,也许真的有几分道理。

    战败后的卢龙军将士,除一部分人到达沧州等地,归属于后汉军队。

    大部分人都投降契丹,做了契丹的‘山北八军’,也就是所谓的汉奸军队。

    还有一小部分人不甘心失败,退入太行山脉做了山中匪兵。

    他们时不时的出兵骚扰契丹人的防线,成为幽云十六州契丹守将的眼中钉肉中刺。

    同时他们为了生存,也免不了伤害幽州的百姓和后汉国百姓。

    为辽国和后汉国两方官民都不接受,身份十分尴尬不已。

    但他们抗击契丹人侵略多年,心中从来没有改变先前的奋斗目标:′将契丹人赶出幽云十六州,自己重新做回大汉子民。’

    镇守益兴关的契丹守将萧利已,刚刚由两个娇美的西域小妾服侍下起床洗漱。

    他大约有四十岁左右,身材魁梧健壮,长着一脸络腮胡须,平时也不仔细打理修剪。

    再加上一脸橫肉暴眼凸睛,一副凶狠恶煞的神态,令人一见便没有好感。

    萧利已此人不贪婪财物,作战也极为勇猛好斗,也不贪杯好酒,却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性喜渔色和追求权势。

    为了夺权争势,他和耶律明成为不可调解的冤家对头,成为一生的仇家。

    性喜好女色,镇守益兴关期间,还不忘带上他花费大价钱,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两个年青美貌的西域美女,留在身边侍奉自己。

    这也是萧利已最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也因此事他败给了仇人耶律明,成了一个普通内地关城的守将。

    益兴关由于不直接面对后汉朝军队,虽然城寨比益霸关大上一些,守军却只有一千人,是个和普通关城差不多的规模。

    这还是益兴关靠近边关,属于边关重镇,否则连一千人马也没有,顶多五六百人。

    内地的一个州城才驻军三千,一千人马由两个巡检率领,负责驻守州辖制的县城。

    两千精锐些的人马在州兵马使的带领下驻守州城,负责州城周边的安全。

    辽国的军队大体包括宫帐军、大首领族军、部族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