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八八章 《河洛神功》的诞生(第2/4页)  武侠世界小龙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由于这些经文都印在他的脑海中,随用随取毫不费时费力,所以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他终于将那侠客岛第二十四间石室中的蝌蚪文译了个七七八八出来。

    说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是因为大厅中的光线明灭可以让他掌握晨昏变换,而每日吃剩下的鱼骨又可以作为算筹来计数,若非这大海上偶尔会有连日的阴雨天气导致计算日期稍有误差,那么都谈不上“大约”两字。

    虽然除了他捕捉到的食物之外,外面的鱼群始终没有进入塔内一条,但是他一直担心的金字塔内的危险也始终没有发生,一年的时间过后,他的心逐渐放松起来,对翻译工作也精益求精,力争减少误差,以免对原文产生曲解,因为曲解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坑了自己一条命。

    这一日,他终于认为所有翻译规则都禁得起推敲,再努力也无法更进一步了,他同时也就明白了蝌蚪文的全部含义。

    那蝌蚪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河图;第三部分是洛书。而刻画这些蝌蚪文的人,是伏羲。

    看全了蝌蚪文中的叙事部分,他才知道侠客岛究竟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他现在恰恰就在侠客岛的底下!之前他爬行的那一段黑暗空间,正是侠客岛与海底金字塔之间的缝隙!

    原来,即便是唐朝奇人袁天罡也没弄明白这座海上仙山到底是什么。

    这七百年浮沉一次的海中仙山并非侠客岛,也不是天姥山,而是真正的瀛洲仙山!

    这瀛洲仙山为何会载浮载沉呢?

    根据文中记载,近万年前,曾有异族大能降世,此人名为“拉”,自称为“主神”或“太阳神”。

    这位“拉神”本已占据了世界极西之地,传播教义,广收信徒,却又跑到东方占据了一片海屿,修建城池,笼络子民,意欲统治整个世界。

    面对拉神的贪婪,东方创世神伏羲当然不肯,与之大战数次不分胜负,最终只好搬来瀛洲仙山将拉神的城池镇于海底,但只凭瀛洲山也还镇不住这座城池,于是伏羲又在瀛洲山上刻下河图洛书,是为封印。

    但不论任何封印皆非永世无忧,自封印之日起每隔七百年松动一次,此乃天数,亦与大衍之数有关,所以瀛洲山每隔七百年浮出水面一次,每次存世四十九年。

    由于伏羲知道自己终究要离开凡界,担心有拉神的传人再来作乱,因此在瀛洲山石壁上的河图洛书中留下道痕,以待子孙后代之有缘者参悟习之。

    伏羲留下的道痕叫做《万象神功》,即任何一名有缘者参研石壁所得出的感悟尽不相同。仁者得仁,智者得智,渔人得鱼,樵夫得木,武者得武,修者得仙……倘若无缘则一无所得。

    但伏羲在蝌蚪文的叙事一段里还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一身法力除了天赋以外,其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他对河图洛书的参悟,这河图洛书不是他伏羲创造出来的,而是上天赐给他的宝物,龙马负图出黄河,神龟驮书现洛水,故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这也就是在告诉后人,如果有身具大气运、大智慧、大机缘的人看到河图洛书之时,完全不必去观看他在其中留下的道痕,而应该自行从河图洛书中悟道,其成就或许会比他这个圣人更高。当然,更有可能的是比他这个圣人低上十万八千里。

    由此看来八仙参悟蝌蚪文之后在其它二十三间石壁上绘出的图形也并非全无道理,不然石破天也不会在参悟了二十三幅图像之后感悟伏羲留下的道痕成功!那便是武者得武了,而且石破天在武之一道的成就应该高于八仙中的任何一人。

    这一点从袁天罡的占卜结果来看也是如此,那张羊皮地图上不是写着只有名字里带中坚的人才能得到真传么?

    看明白了叙事篇,钱青健决定直接感悟河图洛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