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棉花。
至于出口的纺织品价格,则收取关税。在本土纺织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关税。本土纺织品有余的时候,则要鼓励出口,降低出口关税,从而加强纺织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这都是朝廷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的,从而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大环境。这样的棉花定价方式,使得本土棉花价格与海外棉花价格能够统一,统一的价格之下,企业的原材料生产成本就大致相同,而在利润方面,本土和出口海外又相差不大。
当然本土的纺织品市场,实际上是被国有企业大幅度垄断的。垄断方式依旧是靠税收等方面,国有纺织企业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在那些没有什么技术性的普通纺织品方面,通过税收方面的调整,只过有国企纺织厂才有利润。民资纺织厂想要赚到钱,需要推陈出新,例如搞出新的花样,走高档路线。
说白了就是要创新,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新的不平衡,别人有我没有,我也要有,于是消费市场就出现了,经济自然也就上去了。
这种不平衡,就是创造矛盾,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矛盾,一种能让社会进步的矛盾。人类的进步,基本上是离不开矛盾这个东西的。
不能创新的产业,自然是直接搞垄断,要这些领域的民资商人有何用?自然是全部踢出局,让国企来搞,进而创造出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工业时代,物美价廉是一种有些错误的观念,价廉意味着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意味着无法投入资金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味的追求价高,那当然也是错误的,都是极端路线,极端就不可取。
类似纺织业这种关乎民生的产业,对于那些普通的纺织品生产确实是要交给国企来干,通过垄断的方式创造出盈利空间,但这个度也不能太过,价格必须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有能积累资本,从而有足够的钱更新生产设备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让工人的待遇得到一定的保障。
这些都是财富分配手段。一个相对公平的财富分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天启十一年的纺织品税收是提高了,这本来对南方纺织品比较有利,不过天启十一年国企纺织厂已经基本上都用上了蒸汽机。棉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以至于这些纺织品到了南方市场之后,依旧拥有竞争力。
国有纺织厂的纱锭总数已经上升到了六百万锭的规模,产能已经完全能够消化掉整个大明的纺织品市场。
国企纺织品如同洪水巨兽一般大量涌入市场,直接淹没了各省纺织业。北方各省的农村自然经济中的纺织业几乎全军覆没。土布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市场。到处农村的市集里面,琳琅满目都是工厂里出来的纺织品。
同时在南方沿海各省,已经长江流域各省,国企生产的棉布也大举入侵,毫无悬念的占据了城镇市场,不过很多省份的农村自然经济还没有被完全冲垮。
失业的纺织工人就更多了,很多失业的纺织工人因为活不下去了,只能找上民政局要求移民,或者到新政省份务工。
为了避免这些失业工人被逼上绝路,朱由校可谓是多管齐下进行处理。移民的移民,救济的救济。还接连派遣人员到地方巡视,明的暗的都有。
在多种政策的作用下,总算是没饿死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年的移民人口暴增,其中大量都是纺织工人。
当然还有不少纺织工人转行的,但移民的却是很多。各省到处都是招募移民的队伍,只要报名就行,沿途的路费、伙食费朝廷都给包圆了。天启十一年这方面的财政预算就达到了上千万元。
朝廷出路费,这样的政策对于移民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其实不少人都想移民。只是没有路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