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狂奔的经济(第1/4页)  重生明末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这种相亲活动结束之后,东江军顺利的被朱由校给拆掉了,普通士兵大部分都退伍了。

    军官和留职提干的士兵都被送进皇家军校进修班进修。

    毛文龙显然是想要继续征战沙场,所以在调入进修班之前,孙传庭把情况报告了上去,朱由校直接给毛文龙任命了一个西北军区军长的职务。

    西北在未来是作战核心地区,或者说前站。大明在陆地上的扩张,将会继续向西、向北蔓延。

    中亚细亚的游牧政权,以及俄国毛子,都将成为大明未来的主要对手。

    顺利的拆掉了东江军之后,朱由校终于是完成了军事集权,南方的卫所和一些守备部队尽管没有裁撤,但是这些部队显然构不成任何威胁。毕竟南方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早,卫所早就腐朽了,战斗力非常低。

    如今的新军是完全不允许军官拥有家丁的,甚至是家奴都不行。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行为,就是触犯军法的重罪。

    没有了家丁制度,加上如今采取的义务兵役制的制度,如今的新军已经变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天启七年,大明还算是比较‘风调雨顺’,尽管各地小规模灾害还是比较多,但是这一年却没有出现什么大灾大难。地震啊!大规模旱灾什么的都没有出现,小规模的旱灾和水灾都是发生了一些。不过影响范围并不是很大。在朝廷的赈济之下。也都安然度过。

    各地区的夏收也比较顺利,北方各省歉收的地区不是太多,加上这几年水利设施的修建,农业相比几年前是好了很多。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周边地区,这几年下来朱由校持续投入资金对黄河进行治理,尽管还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黄河的问题,但起码遏制了情况的持续恶化,并且有了一些改善。对黄河周边的农业影响也很巨大。

    取得大丰收的则是东北地区,这年夏收收获了大批的商品粮。不过维度偏北的地区,因为气温比较寒冷,冬小麦不能种植,因此收获还得等到秋收时节。也只有辽宁一带有冬小麦收获,因为气温的持续下降,辽宁的冬小麦播种面积相比几十年前是少很多了。

    北方的夏粮收上来了,显然是不够支撑北方地区的粮食消耗的。

    经过持续的圈地运动,北直隶的夏粮大幅度减产,山东的夏粮同样也出现了减产。一方面是人员的变动。一方面是土地用于发展养殖业,因为北直隶和山东的工业持续发展。城镇化的提高,人员大量集中在城镇,也需要更大规模的养殖业。

    另外如今北方各省工程遍地,到处都是抓紧施工的工地,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减产。

    不过从镇东省渔场以及沿海渔场捕捞回来的渔获,以及从台湾、南洋运回的大米、蔗糖的规模都开始增长,维持了如今北方地区的大规模建设动工。

    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改革地区的工资水平在天启七年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幅度上涨,从事体力付出较大的青壮男工,一天的工钱上涨到了80文,一个月下来收入达到4.8元。

    这样的工资水平,实际上还是很低的,人口红利空间依旧比较大。

    此时朱由校显然有点不怕人口多了,而是担心人口不够。计划生育的想法,已经彻底从脑子里淡去了。

    原本朱由校的想法是,采取温和一些的计划生育,即允许两胎。不过现在突然感觉,貌似也不需要这样了。

    毕竟如今朱由校走的是后世的新社会主义路线,保障的是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并不会把福利待遇定得太高,而是提供一个竞争的平台,让那些愿意做事的百姓能够富裕,不愿意做事的只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不会因为人口过多,而导致国家福利支出方面的开销太过夸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