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7 章(第1/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物价模式为第二类,其他的国家基本上处于这两种模式之间,比如日本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北欧和美国、西欧这些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差不多,上世纪80年代为了对付滞涨,以英国撒切尔和美国里根为代表掀起了一股私有化和减税风潮;而北欧却逆其道而行之,反而加大了社会保障。经过二十年的实践表明,北欧模式是成功的,而欧美模式是失败的。其他国家基本在这两种模式间摇摆不定,比如我国有人呼吁加强社会保障,有人主张减税,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相对于福利社会的优势

    笔者认为福利社会相对于没有福利的社会是好的,是进步。比如在北欧,群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很少,像法国、英国、德国那样动辄出现*、示威*等现象也较少出现,这些国家的治安比西欧国家要好的多,国家领导人大都清廉,几乎没有贪污现象,而且比较平民化,与普通大众一样上街购物,据介绍,瑞典首相上街都不带保镖。

    福利社会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低工资、高物价问题。因为高税收必然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高个人所得税导致工资很大一部分被jiāo了税,比如在瑞典工人每年12个月中,有相对于8个月工作时间是为政府税收工作。高企业税则直接推动了高物价,在世界上各国版本的城市物价排名中,北欧城市几乎全部高居榜首。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并不反对和排斥福利社会,也不是福利社会的替代方案,而是福利社会的补充方案。

    低成本型社会主张从生活细微之处减轻民众的生存压力,而福利社会则是从大的方面减轻民众的负担,两种社会模式出发点不同,其效果也各异, 福利社会相当于将一样东西送给你,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则是打五折后卖给你,因此“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不存在施舍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不存在养懒汉的嫌疑。

    我国现在正处于高发展阶段,完全的福利社会将是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可以减轻单纯依靠福利社会模式的风险,减轻福利社会模式对民众造成的负担,特别是对于生存的负担,两种模式完全可以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九、如何才能让中国人“居者有其…

    第九节 如何才能让中国人“居者有其屋”?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新加坡不属于福利国家,民众福利都来自于自己的储蓄,这种制度其实和美国及我们现在实行的社保制度没什么两样,但新加坡就是住房问题解决的好,因此新加坡一直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建设成了公认的中产阶级社会。我们也必须将住房问题解决好。

    城市化不导致耕地减少

    我国现在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那就是城市化会使耕地减少,但这只是个短期现象,城市化最终不会造成耕地的减少,只有在中国现在这种大部分人都城市、农村“两栖”生存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耕地的减少,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说明。

    我国现在城市的人均占用土地面积是130平方米,在发达国家是城市人均占用土地面积80平方米,我国的城市密度要大于发展国家,但是为什么我国的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反而比发达国家多了呢,笔者分析,这主要是很多中国人,常年生活在城市,但户籍不在城市,导致平均数过大。

    我们可以拿我们现在的城市人均占地面积130平方米来与农村人均占地面积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不可能比农村大,也就是民众从独门独院的平房搬到楼房里住的时候是不可能导致占地面积增加的。

    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尾声

    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不是刚刚开始,而是已经进入尾声,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大部分在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