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5 章(第1/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势就是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家庭保障”,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居者有其屋”制度,因为在居民支出中,住房支出是最大的一笔支出,而只要解决好了住房问题,民生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新加坡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的问题,新加坡也因此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中产阶级社会成功运行的典范。

    新加坡这种中产阶级社会模式也是认同度非常高的中产阶级模式,笔者认为这种认同也主要来源于新加坡这种非常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本章前言

    1 本章前言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是改善民生,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无序xìng,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民生的改善。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不断的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此举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却导致中产阶级社会解体,民生问题越来越大。相反,北欧国家不但没有削减福利支出,反而加大了福利支出,而北欧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民众却可以在高福利的保障下安居乐业。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民进城,将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低的生活保障。如何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最重要的民生课题。现在中国,社保水平远远不够,民众还要忍受高房价的折磨,可惜中国对民生的讨论却不深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长期坚持市场原教旨主义,基本不关心民生,老百姓不闹事就是他们的底线。而中国的一些新势力经济学家,更倾向于关注金融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问题,在民生方面,也只是关注一下房价等热点问题。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人彻底的思考一下民生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其他领域都帮派林立,各有其代表人物及明显主张,而在民生问题上,就很少有人提出像样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主张能够浮出水面,即使是笔者这样长期关注财经问题的人都没有发现。但这并不说明经济学家就不应该关注民生,不关心民生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而且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大师级人物。关注民生也是经济学家不可逃避的责任。而中国学者,对民生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则是对全社会最大的亏欠。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非常的发展,但是普通民众“养家糊口”却越来越不易,当然这里面原因非常的多,笔者是八零后,属于对民生问题最敏感的一代,笔者根据自己对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主张。本章就主要阐述这个主张。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四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生存仍然是首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抱怨生活成本太高,在物价奇高的大城市更是如此,”“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不仅对普通民众、对国家整体经济都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生存成本是最大的社会福利

    很多国家在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同时又加大了物价水平,客观上加大了人们的生存成本,福利社会永远不可能照顾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果能够在人们的工资水平保持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则相当于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可以大大舒缓民众的生存压力。“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也就是这样一种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减轻民众生存负担的社会模式。对普通民众来说,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福利。

    2、“低生存成本型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