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礼一霍尔坦然承认所有指责,拒绝悔改”c“推卸责任,蓝礼和记者正式开展”c“嘲讽卡戴珊家族,蓝礼再次挑起争端”c“狂妄自大,信心满满:我是凭借自己实力收获提名的”c“霍尔承认与斯皮尔伯格c汉克斯关系亲密”c“恶意炒作?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这些声讨的报道着实不在少数,将断章取义的奥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样的一句话,切换不同视角之后,也就诠释出了不同的答案,更不要说是一场内容满满的见面会了。他们没有说谎,报道的都是事实,可是结果却与记者见面会上的气氛截然不同。
一支笔杆子,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这就是记者们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根本原因。
不过,相比于变本加厉地进一步批判的媒体,调转箭头c改变观点的媒体占据了绝对优势,须臾之间就扭转了整个报道的风向。
“蓝礼一霍尔:剧组从未想过炒作。那么,到底是谁在兴风作浪?”
“全神贯注投入新作拍摄,’抗癌的我’值得期待。”
“娱乐至死的又一受害者:蓝礼一霍尔。究竟是谁在主导这一切?”
“一心一意的表演狂热爱好者,却意外被患上绝症?这是学院公关的新手段,还是嫉妒目光的残忍迫害?”
“拒绝炒作,专注表演。蓝礼一霍尔以实际行动回击质疑。”
“事实胜于雄辩,时间自有公断!深陷漩涡之中,蓝礼一霍尔展现出难能可贵的大气魄!”
这些支持者们,一个比一个愤慨,一个比一个激动,仿佛之前的落井下石,他们都没有参与一般,巴不得站出来,为蓝礼摇旗呐喊,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愿意给蓝礼颁发一个“爱岗敬业”的旌旗,表示自己的真心实意。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的布莱德利一亚当斯更是发布了一篇社论,标题名为“蓝礼一霍尔之殇。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
在这篇文章之中,布莱德利犀利地将箭头指向了“因为娱乐至死而丢失了追寻真相本身”的无冕之王,他强调,蓝礼从来没有想过炒作,更加没有想过利用身世背景做文章,却屡屡成为有心人炮制新闻焦点的工具,这对于快餐时代的新闻行业来说,是一个令人唏嘘又令人悲伤的事实。
“当蓝礼一霍尔全身心投入电影拍摄时,媒体却不断骚扰剧组的安定;当蓝礼一霍尔专心致志投入角色钻研时,媒体却打着正义的名号谋求自己的利益;当蓝礼一霍尔拒绝同流合污时,媒体却不管不顾地将脏水扣了过去。
‘我真心的希望,各位记者不要关注我们的剧组,也不要关注我,让我们好好地投入工作。’
这是蓝礼一霍尔在接受采访时的原话,到底是面临了什么样的困境,才引导出了这番话呢?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奠定了整个新闻的基调和走势,将娱乐至死的大时代背景勾勒了出来,真正地将矛头对准了为了制造爆掉而不折手段的媒体自己,尤其是“娱乐周刊”,瞬间成为了无数网友攻讦的目标——这一次,他们也好好品尝了一下蓝礼的滋味。
在此之前,对蓝礼声讨不止的网友,不需要任何缓冲地,直接就将枪口对准了“娱乐周刊”,就好像金鱼一般,只有七秒的记忆,没有任何愧疚,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任何纠结——准确来说,没有任何意识,随波逐流地,开始批判新的对象。只是,这一次“娱乐周刊”刚好撞到了枪口上。
除此之外,“名利场”的黛西一卢卡斯则以别样的视角关注了这一次的事件。
“蓝礼一霍尔的七宗罪,征服了好莱坞的欲/望符号。”
这是黛西所撰写的专栏标题,在文章之中,黛西认为,从“太平洋战争”开始到即将揭幕的奥斯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