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1/3页)  寒门首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西涯致仕,谢四明接任。

    大明首辅大学士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虽然其中也有一点小插曲,但总得来说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属于可控范围内。

    值此革旧鼎新之时,满朝官员都对新首辅送上了祝贺。

    不管是六部尚书,还是都察院都御史,亦或是科道言官,他们极尽溢美之词将谢慎捧成了千古明相。

    这和杨一清发难时百官的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时文官们大多是一种看热闹观望的态度。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站队,要等到一方显露出胜势再做决定。

    这其实是官场生存之道,无可厚非。毕竟除了亲娘老子没有人会无私的站在你的背后。

    重要的是这些官员能够真正支持谢慎的新政,为大明改革出一份力。

    能做到这些,谢慎就很满意了。

    至于杨一清,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死活。

    流放琼州府那等蛇蝎遍布之地基本宣布杨一清官场生涯的结束。文官们谈起这位昔日同僚时最多也就是感慨几句。

    没办法,跟谁斗不好偏偏要和天选之人斗,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三年后也就是正德官的反对。

    毕竟封建王朝两千年来都是收的人头税,就这么废除风险实在太大了。

    其实这也在谢慎的意料之中。

    毕竟张江陵推行一条鞭法时就遭到了强烈的抵触,在地方上甚至无法推行。而谢慎的这个废除人头税显然比一条鞭法还要彻底。

    但谢慎却并不担心。因为天子坚定的支持他。

    新政规定,没有土地的百姓不必再缴纳粮税,等于解放了这一部分劳动力。可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身于手工业c商业等行业。

    要不然,只要家中有男丁便要交税,不管是交实物税还是银两都极为不公。毕竟有的百姓已经不事农桑,改做他行。

    这一改革避免不了阵痛,但只要挨过去就会对综合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与其一直被粮税折磨还不如狠狠一刀切下去来的痛快。

    当然,直接征收银两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容易囤货居奇,容易闹粮荒。

    故而谢慎并没有强行规定必须缴纳银两,而是让百姓们自由选择,可以交粮也可以交银。

    这样一来就趋于一种平衡,闹粮荒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不过谢慎新政中有一点却是和张江陵的一条鞭法一致,那就是用交银替代徭役。

    这一部分由朝廷拨银雇佣职业役工来做,算是社会分工的细化。

    对这一点老百姓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徭役太苦了,而且征发是随时的。有时正是农忙却要征发徭役修筑河堤,你是去还是不去?

    去吧没人在地头劳作。不去吧是拒绝徭役,是要被拿到官府大板子打屁股的。

    现在好了,朝廷规定你只要出一份银子就可以免除徭役,由专门的杂役来做,百姓们自然拍手称快。

    当然这也有问题,那就是全国杂役有限。如果遇到大的工程,仅仅靠现有的杂役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时候便需要临时征募。

    不过朝廷对这部分征募者也是发银钱的。

    等于特殊情况下百姓从之前的无偿白干变成了有偿劳动,心里肯定平衡了许多。

    乍一看来,谢慎的新政脑洞大开,其实都是根据实情制定的十分务实。

    百姓们从抵触到接受,再到欢迎也体现了心态变化的过程。

    大明朝从来不缺少夸夸其谈的清流,但却太缺能够塌下心来好好做事的实干家了。

    这也是张居正能够获得那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