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49 寄生和拟态(第2/4页)  限制级末日症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观测角度,带来了主观上的特殊性。”

    不作夫想了想,点点头,他是认可这句话的,因为,这可以从量子理论和弦理论体现出来。“死亡”和“活着”不过是人类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结构状态和运动状态的表达,正如“尸体的腐烂也是体细胞的一种变化,是一种运动状态和结构上的转变”这句话所揭示的那样,从更微观的,量子态的角度来说,从活着到死亡,整个尸体都在不断运动,由此,构成“人”的量子大群的不同运动状态,才是“生”和“死”的本质。哪怕人的尸体化成灰烬,成为养分,被分解,也不过是原有量子群重新完成结构,产生了另一种运动状态的表现。

    不仅仅是“生”和“死”,事物所能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现象,乃至于一个明确的事物和不明确的事物之间的交互反应,全都可以用“运动状态的变化”进行概括。所有的现象、性质和状态,在巨大的宏观层面,以及深邃的微观层面,都是一种“假象”和“幻觉”。并且,这样的观点其实在公元前就已经有哲学家提出了,并在中世纪、十八到十九世纪,以及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中,都有着明确的论述和体现。

    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了解这个历史,更没有打算去了解这些东西,但是,即便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种假象理论,也会偶尔有人突发奇想,从社会生活的经验中,直觉感受到了类似的情况。很遗憾,当这些人为自己的突发奇想沾沾自喜的时候,事实却是,他们从来都不是“第一个”,他们所产生的,也绝非是独一无二的灵感。他们所想到的只是“大概”,而在极为遥远的公元前的世界里,就已经有人在思考,并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了。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社会,其对万事万物进行思考总结的逻辑源头,很不可思议的,都来自于相近的“假象论”。

    身为研究人员,不作夫对这么一种起源悠久,并贯穿了哲学和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说法,有着系统性的,逻辑性的,理论性的理解。

    “那么,‘病毒’传染的,是哪一种运动状态?”不作夫问到。

    “体现出‘智慧’这个现象的运动状态。”系色中枢如此回答到:“人的思考和智慧的表现,同样是一种认知上的幻觉,客观上并不存在‘智慧’和‘思考’,这只是物质、能量或是别的什么基础媒介的运动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病毒’传染的途径,正是这种独特的运动。”

    “也就是说,理论上,只要不进行这种运动,放弃思考,无论是人还是别的什么,其运动状态中无法构成‘智慧’这种表现,就不会被‘病毒’感染?”不作夫说。

    “是的,我认为就是这样。”系色中枢回答到:“但是,一旦事物的客观运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产生了‘智慧’和‘思考’的表现形式,以及类似的运动状态,表现出同质的现象,感染‘病毒’的几率就很大。而一旦感染‘病毒’,除非完全冻结这类运动,否则,只要运动复苏,感染症状仍旧会重新开始,并继续深化。”

    “不是停止,而是重新开始?”不作夫注意到了系色中枢的用词。通常而言,没有“智慧”,无法“思考”的东西,会被人称之为“死物”,并进而认为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不呈现“智慧”和“思考”,在科学和哲学中,也从来都不代表是“错误”。而仅仅是人对自身智慧和思考能力的主观认可,对这两种现象的推崇而已,这是人性表现,并不是完全客观的。

    变成“死物”的话,“病毒”的感染就必须重新开始,而不是停止在一个固定状态,这是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不作夫觉得,系色中枢不至于在用语表达上有错漏,因为这是十分严肃的问题。但也正因为,是如此的重要而严肃,所以,他才再三确认。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