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80 月下的羔羊(第2/3页)  限制级末日症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伴在楼外安置了多好的通讯器材,信号也似乎被一堵无形的墙壁堵住了。

    有一些人猜测是这栋楼内的立场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同样没有足够的器材去验证,无法得出具体数据的话,就算众人都是精明强干的人,也同样会毫无作为。无法观测到的东西,无法触碰到的东西,无法去确认的东西,一直都是人类恐惧的源头,而人们也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哲学、神秘、宗教信仰或科学,去尝试搞清楚这些东西的本质和真相。

    是的,将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的东西,是人类一向坚持的进化道路,然而,在那不确定多长时间,不确定多广阔的空间,不知道多么深远的角度中积累起来的未知面前,文明史最长不过几千年,而作为一个智慧种群可考证的时间也不过万年的人类,是不可测度的弱小和渺小。

    在病院里的这些日子里,所有跟“病毒”打交道的研究人员,多少都能够明白,自己正试图攻克的东西,或许距离人类已知的范围有着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遥远的距离。它隐藏在未知的深处,这遥远的距离绝非是正常意义上的“距离”,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概念。人类只能用自身的标准去评断事物,以自身认知为标准,去揣测未知的事物,然而,作为标准的人类自身,无论从物理构成还是思维运动,都不过是自然规律中的一种片面而渺小的表面罢了,以这样渺小而片面的标准作为参照物,去理解那不知道有多么深远的未知,每一步都会形成偏差,而这每一步的偏差积累起来,就会变成一种可怕的扭曲。

    人类中普遍不认可这种偏差和扭曲的存在,因为,倘若真的去深入思考这种偏差和扭曲的形成,大概会让人心灰意冷。对于以社会属性为核心的人类而言,构成社会的个体普遍陷入这种心灰意冷之中,绝对是对整个社会存在和运转的莫大生死危机吧。

    从社会学家的角度,从一个极度理性的视角去观测人类集体,其中“大部分”是呈现出“愚昧”的属性,并且,这种愚昧并不是通过教育就能轻易转变过来的,无论学习了多少知识,有了多少经验,仍旧会有人去做那些辩论过无数次,自己也早知道是愚蠢的事情,并且会有许多理由说服自己。就像是,在人类之中,有一个无可名状的滤网,将大多数人的思维过滤,留在“愚昧”的另一端,只放任少部分人前往更加“聪慧”的地方,并且,这个滤网并不是个体自身的基因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社会这个巨大系统决定的。对于这样的现象,也有社会学家认为,这正是人类种群为了在过于未知,充满了危险的环境中建立的防御机制这个机制不会为了让人变得更强大更美好,而仅仅是为了让人类种群得以在漫长的时间和众多的未知危险中存活下去。

    简而言之,“愚昧”似乎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必要属性,并且,甚至是让人类种群得以存活至今的必要保险核心的一种。许多人都设想过,人类全体都变得不愚昧的情景,并将之形容得十分美好,但是,在一些被视为悲观的人类学研究者当中,却认为那或许只是对人类个体的美好,而并非是人类种群概念和社会结构意义上的美好,甚至于,那样的聪明给人类个体带来益处会否远超弊病,谁也不可能提前判断出来在这样悲观的论调中,一个个人的聪明,往往不代表人类集体的聪明。

    站在天台上,呆滞地环视这片本应该极为熟悉,却处处散发着不可思议的陌生感的风景的研究人员,似乎不由得想了许多事情,但又记不清楚,自己到底都想了哪些事情。自己没有从这种宛如恍惚的思考中得到任何答案,也没有任何有助于摆脱挡下糟糕局面的启示,但是,却又有一种“想得很多很深入,平日都没有这般深入地思考过”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感受,虽然想过的东西似乎让自己显得“充满了哲学和知性”,而自己的灵魂似乎也在这种思考中变得通透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