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章 淝水之战(第2/4页)  网游之全球在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格局。

    苻坚是一位优秀的君主,晋朝的任何一个皇帝都远远不能和苻坚相比。

    在灭掉前燕、前凉以及代三国期间,对于那些被俘虏的帝王将相,苻坚从不诛杀,都给了很高的待遇。

    这也许是出自苻坚宽厚的性格,但更可能是基于政策考虑。

    因为氐族在北方各族是个小不点民族,如何控制住其他各族,这是个很大的难题。面对这个形势,苻坚不愿诛杀外族首领而激起动荡,宁愿用些手腕控制住他们,甚至还赋予那些首领相当的兵权。

    其中就包括慕容垂、姚苌等人。

    讽刺的是,淝水之战前秦战败之后,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复国称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跃马披甲,遍地狼烟;姚苌也重新崛起,最终杀死苻坚。

    ……

    公元三七五年,王猛去世,临死前对苻坚说:“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的叮嘱是有道理的。

    在接连灭掉前燕、前凉以及代三国之后,前秦一下子得到数目庞大的战利品,要消化这个成果却是很不容易。

    种族之间的同化、融合,都需要时间。

    小小的氐族征服中国北方,就像一条蛇吞下了一头大象。按理说,这条蛇当务之急是努力分泌胃酸,消化这头大象。在没消化干净的时候,再跑去吞一头犀牛,明显不是好主意。

    王猛就为这条蛇的消化能力担心,故而才有前面的叮嘱之语。

    奈何苻坚的崛起是一个不断成功的历史,这使苻坚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他不相信自己的好运会终止。

    苻坚高兴地认为:“再吞下一个犀牛也没啥问题。”

    天下一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苻坚抗拒不了这种诱惑。因此在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公元三七八年,前秦加紧了对东晋的攻势。

    当年,前秦动用十七万军队分成四路进攻东晋,襄阳城苦守一年之后沦陷,东晋雍州刺史朱序被俘。

    按照苻坚重用俘虏的惯例,朱序被吸收成了前秦官员。

    这个朱序却没有死心归顺,反而充当了一个高级间谍的脚色,在后来的淝水之战中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决定倾全国之力,征服东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每十个男丁抽一个的比例征发军队,而且要把全国的马匹,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一律征发供远征军使用。

    如此凑出了八十七万大军,其中仅骑兵就有二十七万。除此之外,还有大将苻融率领的二十五万先锋部队,合计一百一十二万大军。

    彼时东晋总人口也就三四百万,打仗的士兵不过十来万人。只是一点,相比前秦临时抽调的百万大军,东晋的十万大军战力要高出好几个等级。

    此军主力正是北府军,主要是收编的流民武装。

    为什么是流民?

    西晋覆亡后,北方流民进入南方。一部分流民进入到长江以南居住,成为士绅地主的附庸,变成普通百姓。但还有很多流民留居在长江以北,他们跟那些跑去给大户种地的流民不同,有自己的组织以及武装。

    在古代,逃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处处面临危险。

    大家逃难的时候,总是把最好的衣裳穿到身上,最值钱的东西藏在包裹里,这就成了打劫的最好目标。

    乱世里又土匪横行,碰上土匪给剥个精光,仍到路边,那是常事。乱军也所在即是,看见难民抢劫一把,那是他们的本分。

    除了土匪和乱军,连晋朝官员都打流民的主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