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贪得无厌(第1/2页)  盛唐金手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代一县有三四名官员,一州有几十名官员,大唐有三百多个州,加上朝中三省六部二十四衙门等等,上上下下有大大小小官员不下二万人,这还不算没有实权的散官c勋官,除非李隆基长着一颗计算机脑袋,否则根本记不住谁是封万年c谁是甄乾。

    为什么古代王朝总说简在帝心呢?

    让一个人的名字总是挂在皇帝的嘴边,这个人要不立马飞黄腾达,要么就离死不远了。

    高力士已经偷偷的看过贺表上的名字,从容不迫道:“封万年渤海人,乃是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先做清流县主簿,后升任丹徒县县城,去年刚刚调任鹿泉县县令,在任期间政绩斐然c考功中上,喜好书法,好像和安西副都护封常青有些联系”。

    高力士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好像脑子里早就知道此人,口中流露出溢美之词,随便给封常青卖了一个人情,听的李隆基频频点头。

    “那甄乾又是何人?”

    “甄乾乃恒州真定人,其父甄盛,现任沧州鲁城县令,本人开元十年中明算c明经两科,准备授官,不想在回乡祭祖途中被人惊吓了马匹,落马后失忆,吏部便取消了授官,不想半年之后恢复,现居住在鹿泉县,为人散漫精于算术之道,多受甄氏家族熏陶。”

    李隆基点点头,高力士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哦,朕记得甄济,不知和此人有何关系?”

    “甄乾出自于甄氏二房嫡长子,甄济乃甄氏三房,当地素有贤明,朝廷多次征辟不出,今年十月安禄山上表保举甄济,现任范阳掌书记一职。”

    “朕怎么觉得这个甄乾有些耳熟?”

    “陛下还记得那首《爱莲说》吗?”

    “是他!”李隆基恍然大悟道:“此人将自己比作莲花,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知此人是不是在说自己?”

    古代读书人的仕途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比后世的高考难多了,真正能金榜题名的读书人不过是凤毛麟角,在学成文武艺c货卖帝王家的思想下出仕就成为了读书人唯一的选择。可是当仕途不顺时,有真正成为隐士的,也有沽名钓誉者,帝王征辟隐士有爱惜人才美名,隐士也可以博得一个高风亮节的声誉。

    见李隆基对甄乾产生了兴趣,高力士淡淡的一笑:“陛下,甄乾献上琉璃宝镜是作为臣子的一片忠心,既然贵妃娘娘喜欢,就赏赐甄乾一个官职也无不可!”

    “官职”,李隆基愣了一下,随即哈哈笑了起来,甄乾献宝不就是想得到封赏吗?“你说这块琉璃宝镜真的像奏章上说的贵重,大秦愿意用一座城池兑换?”

    高力士眼中闪着精光,准备的把握着李隆基的心思:“战国时,赵国得和氏璧,秦国听说后愿意用十五城换和氏璧。以老奴看,这块琉璃宝镜自然是比不上和氏璧,但换一座小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此祥瑞当然要重赏”,李隆基很高兴犹豫了一下:“朕的皇兄十郎李璀在恒州任上几年了?”

    “一年零八个月!”

    “很好!李璀这次回京就不要再外出了,擢升鹿泉县县令封万年为恒州别驾,县上三佐全部晋升一级,甄乾么献祥瑞有功,封鹿泉县男,食邑三百户,让吏部给甄乾授一个河北道县令的实缺”,李隆基感觉自己还是太小气了,扭头看看娇美如牡丹的杨玉环,正爱不释手的把玩那块琉璃宝镜,“从朕的内库中取钱百万,蜀锦百匹c如意一对,赏赐给甄乾!”

    户部的钱当然不好赏赐甄乾,李隆基用内库的钱粮赏赐可见对杨玉环的恩宠非同寻常,就算常年在李隆基身边伺候的高力士也不多见。

    唐代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c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