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4章 脉冲星模型(第1/2页)  烽火小军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67年的时候,人类还从未找到过中子星存在的直接证据,所以把中子星看成假说性的猜想。

    但白矮星已经用光学天文方法观测到了。

    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脉冲星也许是脉动的白矮星,就像小型的造父变星。

    在这之后,剑桥大学的两位理论家约翰·格里宾和约翰·斯吉林彼此独立地证明,白矮星的振动只能够解释最早发现的几个脉冲星的周期,它们不可能远为快速地振动而又不破裂。”

    虚妄说道。

    “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说运行快速的脉冲星相继被发现,说明它们根本不可能是白矮星,而肯定是中子星。

    也正是脉冲星的发现和它们被证明不可能是白矮星,才使天文学家相信中子星确实存在,并促使他们认真考虑甚至更极端的坍缩物质形态,也就是黑洞的概念。”

    五号说道。

    “你的话的意思就是,科学家一旦明白了脉冲星是中子星,灯塔模型就在天文学家中间迅速流传开来。

    然后,现在的我们才能看到,关于这些天体的预言是相当准确的。”

    李思特说道。

    “那是因为,在1968年以前,只有极少数几位天文学家认真对待中子星概念,其中之一就是弗里茨·兹威基。

    他在1930年代曾经在一篇和瓦尔特·巴德联名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超新星爆发可能会留下一颗中子星。

    巴德后来也指出,如果兹威基的观点正确,那么寻找中子星的最佳地点将是蟹状星云,即1054年从地球上观测到的超新星遗留下来的碎片构成的膨胀云。

    他甚至具体指认了蟹状星云中的一颗恒星,认为它可能就是那次爆发留下的中子星。”

    五号说道。

    “好像之前说中子星的时候说过了,在那之后的几年后,几乎无人认真对待这一思想。”

    吴刚说道。

    “是的,也就是消息宣布之后,佛朗哥·帕西尼发表一篇论文指出,如果一颗普通恒星真的坍缩而形成中子星,坍缩将使恒星的自转加快,而且,它收缩时不但把物质挤压进较小的体积,还会增强恒星的磁场。”

    李思特说道。

    “他还说了,这样一个自转的磁偶极子将倾泻出大量电磁辐射,而这一能源可以说明,蟹状星云中心部分现在显示的各种细致结构物,乃是超新星本身爆发1 000年后的今天,从爆发地点仍在向外喷射物质所致。”

    虚妄说道。

    “这让我想到的是,如果帕西尼的论文发表之际没有偶然发现脉冲星,那很可能会径直去研究蟹状星云,从而导致该星云中脉冲星的发现。

    但是,关于脉冲星的射电噪声脉冲是快速自转中子星的辐射束像灯塔信号,那样扫过我们时所产生的明确思想,则是汤米·戈德于1968年最先发表。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帕西尼一戈德模型。”

    虚妄说道。

    “真实副所迷离。”

    四号说道。

    “是的,在1969年初蟹云脉冲星被发现,排除了对这一模型的任何合理的怀疑。

    现在普遍认为,观测到的脉冲星辐射乃是自转中子星极强磁场,中运动的电子发出的同步加速辐射,它使得生机勃勃的年轻脉冲星除了发出射电波外,也表现为x射线源和γ射线源。

    在一些双星系统中发现了一类独特的脉冲星,叫做x射线脉冲星。

    它们的动力来自伴星物质通过吸积盘下落产生的能量。”

    五号说道。

    “目前已知的脉冲星超过650颗,大多数脉冲星的周期为1秒左右。

    最慢的一颗周期接近4秒,而已知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