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 大势所大趋(第2/2页)  我在大唐当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治继位,至禅位以后,褚遂良难掩心寒之意,遂告老还乡,不再过问政事,倒是过起了周游天下的闲逸生活。

    如今的唐朝,内政民生,愈发昌盛,连同对外的战争,亦是高奏凯歌,逢战必胜。

    唐朝国土,扩张迅速,军事强悍,民心大震!

    对此,褚遂良虽看在眼里,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他这位曾经的宰相眼里,如今的唐朝不宜再对外持续扩张,更应该停止对外的战争,特别是唐在西方的战争。

    为何?原因在于,褚遂良之子,便是眼前这位白袍男子褚君毅曾言四字,“内政堪忧。”

    褚君毅认为,如今的唐朝,对于占领北三国之势,已成必然之势,可一旦占据北三国,对于三国境内的治理,却成了一件难事。

    以叶辰的一贯作风,不难看出,唐朝必会对三国领土,投入大量的本土资源进行内政治理,不可能只占据土地,而不治理土地民生。

    褚遂良认为,北三国地域,无边无垠,地广人稀,一旦治理起来,难免耗损大量国力钱财,届时又要大动干戈的对西方国家进行争战,而战争最耗钱粮,外加国内又要对北三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治理,对于国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褚遂良也曾有过疑惑,唐朝会不会放弃对北三国的治理?

    答案是不可能的,唐朝不仅仅要对北三国进行治理,更要付出比北三国原政策更加令人满足的政策,方才能令北三国境内民生安泰,不生叛乱!

    例如,渤海国,乃是每隔一季度,才对底层子民进行一次征收钱粮,而唐朝占据渤海国以后,便要实施两季度征收一次,或是三季度,乃至于免税,都可行,方才能稳定人心。

    这一点,褚遂良了然,褚君毅则是点破了关键,唐朝耗损了大量国力争战,最后得到的北三国,若无三五年的治理调合,根本就没有一丝好处可捞。

    这就是一个大坑,吃力不讨好的活,但话说回来,若不对北三国进行争战的话,又会头疼匈奴的屡次犯境……

    所以褚遂良,褚君毅父子二人也想不明白,唐朝对北三国的占据,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

    好事是国土扩张了,再无北匈奴之患,坏处是此战过后,大唐国力亏损,国库收入将因此而持续下滑,严重之下,或还将影响整个大唐的根基,可谓入不敷出。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