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马道河》之一:就是那么简单(第1/5页)  那乡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引子    马道边,有一间房屋却是与众不同,还是原来眀三暗六的瓦房,瓦片黛青色,远望像四四方方的四合院,四条屋脊也是四四方方的,四角挑檐冉起,就像四条首尾相顾的虬龙。房屋卧在山下的一块平地里,在树木的掩映中,肃穆,不失威严。    这是村民简小芳的家。    村民们攀比较为严重,只要有一家盖了楼房,其他的村民不甘落后,有钱的不必说,没钱的想法设法,就是东挪西借,也要盖起一栋来。    简小芳与众不同,她不喜欢这种被人称呼为小洋楼的房子,还是迷恋用泥土垒成的瓦房,冬暖夏凉。    于是,她就把差不多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土墙老屋内外修葺一新,白墙白地板,泛着明亮的光芒,使原来昏暗的老屋焕发出迷人的色彩,很是宽敞、大气。    1    初春的黄昏,太阳钻进西边的山脉,余晖洒在东边的半山腰上,一片金黄。    简小芳去两公里外的马道河中心小学接孙女陈向洋放学回来,踩着色彩斑斓的小三轮自行车,行进在马道上,两边长满灌木和青草,远望去,并不见马道,只觉得她在碧绿丛中漂移着。    “她芳姐,洋洋长大了呢,还用笼子装着。”路过一屋前,正在屋檐下打盹的陈大玉睁开眼,盯着简小芳说了一句。    因马道颠簸,简小芳担心孙女被颠出车斗,别出心裁,请人用白亮的不锈钢管做了一个架子,焊接在车斗上,并做了一个小门,就像一个囚笼。    孙女陈向洋由小门钻进车斗,车兜里用毯子铺好,陈向洋躺坐在里面,舒适多了,不用担心甩出车外,遇到下雨,或者是寒冷的冬天,钢架外罩上雨布,即可以遮风避雨,又可以御寒。    “该做饭了。”简小芳没接话,对陈大玉说了一声。    “歇哈咗(歇一下)。”陈大玉又叫了一声。    简小芳摆摆手,径直骑车走了。    陈大玉70多岁了,生了三个女儿后,老伴就去世了,独自一人把三个女儿扶养长大了,都进了城。三个女儿分摊费用,在老屋地基上建了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楼,就把孩子们交给她带。    三个女儿五个小孩,一大群,没法细管,一天到晚,村里都是她训斥叫骂的声音,响彻山间。但似乎丝毫没有作用,就任由他们打架哭闹,上窜下跳,傍晚才像赶鸭子一样,挥舞着树枝条,把外孙们赶到马道河里,让他们疯闹够了,洗干净了,又吆喝着,赶着他们回屋,做晚饭,伺候着他们睡觉。    这种“散养”的方式,倒是把外孙们养的皮肉紧实,骨骼精壮,很少有得病的。    现在外孙外孙女们也结婚嫁人了,有了小孩,又想着把小孩送回马道河,让她带看着,但看她年龄大了,又有些邋遢,就断了念头。    现在陈大玉守着空荡荡的楼房,独老在家,农田伺弄不动了,平时在家,种种菜,喂一头猪,养一些鸡鸭。待女儿、外孙们回来,杀鸡宰鸭,弄得鸡犬不宁。以防混淆,她就把一些肉、青菜用不同颜色的袋子细细分装好了,生怕分配不匀,然后按袋子的颜色,塞满他们各自的小车后尾箱。    他们像燕子一样飞回来,叽叽喳喳一阵,又像“强盗”般把她种养出的东西“抢劫”一空后,就叽叽喳喳着飞离而去。    每次陈大玉站在门口笑着目送着他们,刚刚还热热闹闹的,欢笑声塞满了整栋屋子,一下子变得空旷死寂,像做梦一样。她呆呆地望着女儿、外孙们离去的方向,尽管他们早不见了身影,站在那里,挪不动步,笑脸凝固,不觉老泪纵横。直到站得腿发酸了,就抹着老眼,回到屋,看着墙上的挂历,认认真真地估计着他们下次回来的时间。    简小芳多次劝说陈大玉进城,和女儿们住一起,说女儿在哪,哪儿就是你的家。陈大玉反驳说,哪儿有这样的道理,妈在哪,哪儿就是他们的家。    马道河是陈大玉的家,也是女儿们的家,他们不回来,她就独自一人守着空荡荡的家。城里是女儿生活工作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