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集市里的故人(第1/3页)  重生之财源滚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冯连直走了之后,高欣忽然心血来潮地说道:“再有半个月就过春节了,咱们去农村赶集,春节之前的集市很热闹的,卖啥的都有。”

    闻言顿时愕然,郭家林的记忆里根本没有赶集的印象,他敢断定,集市上没有他们家里需要的东西,任何集市的货物都是面对大众的,特点是便宜而粗糙,通俗又比较实用,转念一想就知道了,妈妈高欣这是在家里带着闷,想出去看看人多的地方的风景。

    一直对妈妈高欣百依百顺的,郭家林也没反对,说道:“我开车,妈妈,你穿那件比较厚实的狐狸皮衣,那一件比较暖和,外面太冷了。”

    “我不喜欢毛茸茸的衣服,倒是你大姨送给我一件亲手做的棉袄更合体一些。”

    大姨高霞虽然在家里务农,倒是有一双巧手,市面上卖的衣服和行李都是机器制造的,高霞却凭着一双手就能将一块布料画样儿、剪裁、缝制成一套衣服,送给三妹妹高欣的棉衣也是棉花做填充物,显得比较臃肿,却有一种很少看见的朴实和耐穿的特点,时间再过去二十年的话,这件棉衣就是老古董了,收藏价值比较高,依然不太实用。

    “行,您就穿那件棉袄。”

    郭家林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十冬腊月的还是一身夹棉保暖衣,并不觉得太冷,东滨县有一句民俗:“大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说得就是郭家林这种人,意思是这个年龄段的大小伙子血气方刚,不懂得保暖的重要性,等年纪到了五十岁上下,身体的血气萎缩,该穿的棉衣一件不少,到了春天还脱不了棉衣。

    郭海佳回到家就跑得没影了,她的同学和朋友都在长云岭乡黑木村那边,即使是爷爷叔叔都搬到了东滨县县城里面,郭海佳依然在黑木村如鱼得水。

    胜利镇的集市是东滨县地区最大的农村集市,看不到交易量有多少,但是整个集市的人足足有上万,摆摊卖货的小贩拼命抻着嗓子吆喝,直到二十年之后才出现了提前录制的广告方式,现在的集市环境造就了很多大嗓门的小贩,好像谁的嗓门大就更容易卖货。

    郭家林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停放车子,然后搀扶着妈妈高欣的手臂走入集市,都说人拥挤像是赶集一样,眼前的这一切就是这样的,郭家林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集市的边儿,仅有三米宽的通道每平米至少有五个人在缓慢行走,都是靠右侧通行,偶尔有不守规矩的人乱窜,让秩序很弱的集市发生骚乱。

    “走一走看一看了啊!黑省的熊掌,一百元一个,人吃了就能长生不老,力大无穷……”一个豪壮的男子喊道。

    “真的是熊掌?”郭家林哑然失笑,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如今是不是有人能杀死狗熊取下熊掌,单单是一百元一个的熊掌也太便宜了。

    卖熊掌的这个人他却认识,名叫徐德伟,上一世郭家林和妈妈高欣就租住在徐德伟的家里,徐德伟属于满嘴跑火车的人,说话夸张,不太靠谱,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都是因为好吃懒做,家里太穷,老婆跟别人跑了。

    不过徐德伟对郭家林母子还不错,因为高欣很能干,特别的吃苦耐劳,徐德伟看中了比他大五岁的高欣,好几次委托别人提亲都被高欣拒绝了,她哪怕落拓了也看不上徐德伟这样的人,像徐德伟这种人,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北方称之为“街溜子”,东滨县的土话说叫做“二流子”,属于不务正业的那种人。

    在郭家林的记忆里,这个徐德伟对他还不错,从来不催交房租,在郭家林生活最困难的那个阶段,最多欠下徐德伟一年的房租,直到工地发钱了才把房租还上。

    此时,高欣并不认识徐德伟,她穿着臃肿的棉袄跟其他的农村妇女差别不大,但是那张脸没有受到风吹日晒的摧残,看上去就像是不到三十岁一样,显得十分美丽。

    郭家林犹豫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