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特别的考核(第1/2页)  穿越宋朝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佑三年,十二月十五,万里无云。

    前来参加考核的官员终于齐聚开封,除了各别想要前去广南南路博个前程之外,更多的是不得不来的家境清贫之人,因为若是丢了官位,没了俸禄,只怕一家老小都得喝西北风,当然也有的是抱着与其在家领着那点微薄的俸禄,还不如去广南南路为官一方要好的多。

    赵昕和欧阳修以及曾公亮统计了一下前来考核的官员,共计538人。人数有点少,不知道能不能选出200名官员出来,他心里也没底。

    三人合计了一下将此次考核设置在了资善堂,考核总共有四场,第一场是欧阳修出的考题,主要是考帖经、墨义和诗赋。

    北宋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诗词歌赋最为鼎盛时期的朝代,赵昕本来想取消这一门考核,直接改为考策论,但后来觉得不妥,诗词歌赋虽然是小道,但却有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前来参加考核的官员或多或少都有那么几分真才实学,滥竽充数的早就递上了辞官的折子。

    由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所以赵昕给每人都发放了一份试题,而不是向唐朝一样,将试题刻在木板上,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发明家刚刚去世了。

    第一场考核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因为主考官是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上面的意境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所以要想随便写一首打油诗糊弄一下,铁定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场曾公亮出的题目到让赵昕眼前一亮,赵昕本以为曾公亮会出经义,策论之类的东西,没成想曾公亮竟然只出了一题,那就是论一县之治。

    一众在经义和策论上面做足了功夫的官员们,看到这个题目时,都不由地眉头一皱,这道题对恩荫之官员是有点难度的,但对于一众等待补官的进士们,是没有任何难度的,毕竟他们即便补官,补的也是县令通判之类的地方官,有心的进士即便没派官,却也经常游走于各县之间,以便日后补官能顺利利的接管过来,不至于闹出一个不通晓政务的名声出来。

    两场考核下来,已经近中午了,赵昕自然不会让前来参加考核的官员们,饿着肚子继续考核或者自己带来的干粮等食物,他事先早有准备,一声令下,早有东宫御膳房的一众内侍们拎着一个个提前准备好的食盒送上来。

    食盒里的饭菜都是一样的,每人一份,简单的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一众考核之人忙起身感谢太子的赏赐。

    而赵昕却是没有说话,打开面前的食盒,当着数百官员的面,吃的津津有味。

    一众官员见太子不但赏赐食物,而且同他们吃的竟然都是一样的,不由的心声敬畏,将食盒内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酒足饭饱后,说错了,应该是汤足饭饱后,赵昕让众人休息了半个时辰后,方才进行第三场考试,数术。

    赵昕出了十道数学题,第一道是: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第二道题是: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第三道题是:和尚吃馒头,大和尚每人吃四个,小和尚每人吃四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一百人,问大小和尚各几人,各吃了多少馒头。

    ......

    一连十道数学题除了两道赵昕自己编的外,其余的都是出自古代典籍当中,有《孙子算经》、《算法统宗》、《九章算术》等等。

    赵昕心想,虽然有的题目时难了点,但基本上,这些进士们答对五六道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场考核很快就结束了,有的人还沉浸在题目中,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到底对不对,但当拿到第四场考核试题时,不由的都愣住了。

    欧阳修和曾公亮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