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9章 179.ALL IN(第1/2页)  燃烧吧200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天后消息还是来了,让李扬喜出望外。

    原本承包下一个小型啤酒棚的老板犯了事,进去了。

    被抓后以前的旧帐统统被翻了出来,承包啤酒棚这桩事算是黄了。

    那位老板的家人急于资金捞人,只能忍痛把他们在啤酒城里的啤酒棚转让。

    当然任何转让行为都要经过招商办同意,否则就是非法。

    于是第二天两家子召开紧急会议,一致拍板认为要租!

    啤酒城建设中,目前实景还是光秃秃一片,只能从效果图领略一二。

    但能看出那家待转让的酒棚面积不大,550平米,最大的那家相当于这个的四倍,而且位置在啤酒城边缘位置,跟夏天露边的大排档感觉差不多。

    也正是因为位置原因,这块的租金相对能便宜些。

    目前得知的报价是八十万,相当于一天五万多。

    意味着如果接手,那么每天的营业额至少要在七八万以上才有赚头,否则就是白忙活。

    尽管有心理准备,罗彩云两口子心头还是一揪,这意味着他们家靠卖鲅鱼挣到的六十万全部搭上还不够。

    原本想着承包个烤肉摊位卖卖,也能旱涝保收。

    包啤酒大棚那就完全是另一码事,正儿八经的大生意!

    今年又有外国品牌强势入驻,虽说往年大棚都是稳赚不陪,但两口子心里还真开始打退堂鼓。

    李扬心里有数,他评估过本年啤酒节的热度。不能说绝后,起码是空前的。入城人次有望突破四百万,这跟城市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分不开。

    比如目前已经开启的沿海观光大巴,礼宾出租车等等,都是琴城为增加旅游吸引力而提供的交通便利。

    因为他家是特许经销商,到时候直接从厂子里拉货有价格优势。

    如果能顺利拿下啤酒大棚,到时候运作运作估计直接扣上“琴城啤酒”的招牌问题不大。

    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游客还是很认“琴城啤酒”四个字的,作为拥有百年历史世界驰名啤酒品牌,挂上肯定能吸引不小流量。

    进价七块一斤的桶装纯生,在啤酒节能卖到五六十,价格翻了七八倍,绝对的暴利。

    一盘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花生毛豆拼盘,到了里面至少二三十。

    问题就在于能不能拉来客源,李扬做了个简单的数据模型。

    根据二八原则判断,整个啤酒城的八成消费力是由两成游客提供的。按照往年三百万人次计算,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大概在六十万左右。

    大多数游客进去图个热闹,最多就是买几十块钱的烤串,或者坐个碰碰车海盗船之类的设施乐呵乐呵。

    真正坐进大棚喝酒的游客不会在乎花钱多少,他们这类人对消费数字并不敏感,一盘花生卖二十还是三十都一个样。

    这也是啤酒节平均消费水准连年攀升的原因之一,加上外国友人带着美钞来华,一千刀就能玩的尽兴。

    李扬认为八十万租金背后的利润还是很高的,只要能顺利营业十五天,最后大赚一笔还是存在不小的可能性。

    李建民跟罗彩云两口子纯粹心疼钱,觉得虽然儿子每次都能预判对行情。但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步子扯大了容易摔跟头。

    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实际上李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只是他喜欢挑战新鲜事物。

    如果再走上世政律老路,那对李扬而言就跟没重生一样。

    他的意愿很坚决,这让李建民不得不再去找韩东海谈谈。

    老韩知道即使八十万租金也有赚头,只是这是一笔大投资,加上后期进货搭建场地软装之类的恐怕奔着一百万去了。

    毕竟天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