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147.码头抓货(第1/2页)  燃烧吧200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凌晨三点,二伯的嘉陵摩托在大门外狂按喇叭,引得周围邻居大为不满。

    在田镇几个以出海打鱼的村子,经常凌晨两三点就听到摩托车轰鸣声,这是最早一批渔民一天工作的开始。

    他们必须要这么早就出门,清晨到上午这块时间满载而归,卖完货再回家吃中午饭,或者在外面对付点,跟认识不认识的喝几瓶,下午回家舒舒服服补觉。

    第二天夜里再继续,如此往复没有休息,因为停工意味着没有钱。

    李扬提前二十分钟就已经起床,穿戴整齐后准备出门。

    话说现在虽然进入春季,但凌晨三四点还是很冷,站在外面即使没有风也发寒。

    大伯精神抖擞,单脚踩地撑着微斜的摩托车,如果穿上身皮夹克再好好做做头发,颇有机车骑士的意思。

    “你没多穿点,海上更冷。”大伯道。

    李扬打着哈欠捏了捏自己的羽绒服外套,很厚实,问题不大。

    跳上摩托后座,大伯熟练地重新启动,而后沿着村里土路往海边驶去。

    码头所在位置叫杏树湾,名称简单易懂,或许以前这里有过大批的杏树。

    他们今晚的目标是一艘中型远洋船,小姑父跟船主同村,已经提前打好了招呼,到时候优先让他们拿货。

    到码头大概需要十来分钟,沿途能看到不少这个时候出海的,他们之间大多认识,相互打招呼,匆匆而过。

    大伯摩托后面挂了俩空油桶,那是往船里加柴油用的。不过这点量只能应急,平常都是用三轮车往海边拉油。

    到了码头,四根大杆子吊着探照灯挂在半空照明。码头很长,一眼望不到头,这点灯光作用不大,人们还得拿着手电筒才行。

    打鲅鱼需要大马力船,大伯他们的船因为规格不大,无法远洋捕捞,只能近海作业,每次最多也就能拿回几十条鲅鱼,意义不大。

    田镇码头有十几条远洋渔船,出去作业一次就是三四天,每天能回来两三条船,差不多三万斤鲅鱼。

    今天李扬这么早出门,就是为了等那几艘大点的远海渔船回来,直接登船收鱼。

    07年的田镇码头还没有专业贩鱼船出现,后世有商人买船不亲自打鱼,直接去远海跟捕鱼船对接,把新鲜的海货批发价带走,回来赚个差价。

    最近几天出的鲅鱼都是从琴城以南170海里处的黄海130号海区附近捕捞的,那一代在这个时间段盛产鲅鱼,除了琴城渔船之外还有江浙一带的渔民,都是冲着琴城“鲅鱼热”来卸货。

    四点钟的码头汽笛声不断,轰隆隆的发动机此起彼伏,那些上岸的小船不是李扬的目标。

    每当有船靠过来,立刻就有几个人凑上去准备抓货。他们大多是小商贩,批发价拿到海货再去路边或者海鲜市场售卖。

    07年这一行还是很赚钱的,越往后越不好干,除了同行相互压价外,互联网迅猛发展也对他们造成了冲击。

    李扬印象里很清楚,以前小姑父一家尽管吵吵闹闹但日子还不错,好的时候一月能挣到大几千,后来三千都算不错的,有时候一趟下来净赔油钱和人工费。

    过度捕捞是每座沿海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禁渔期能够起到延缓,但没办法改变大趋势。

    大伯的船这几天租给了别人,每天能挣个油钱。

    怕李扬冷,大伯带着他进一家早餐摊子等。老板跟他们这些老渔民很熟络,基本来的都能叫上名。

    在码头开早餐铺子意味要比村里的起更早,因为渔民们早出早归,到了八九点基本就没什么人了。

    李扬要了碗热乎豆浆,喝下去浑身暖和,舒坦!

    他要付钱被大伯拦下,说你一个学生能有几个钱,随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