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五章 龙鲸(第1/2页)  我在鬼市摆地摊那几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果然是鲛珠吗?那你到底是谁呢?”我摸着口袋里的汤圆珍珠,喃喃自语。    鲛珠具有破幻解真的力量,早在之前,我就有了这个猜测。    小灵儿没有理会我的自言自语,她的心神,早就被这片热闹的海市吸引。    我们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因为他们似乎注意不到我们。    一位鲛人驾着海龙车,拉着天香驶过,奇妙的幽凉香气飘入我的鼻子,我的灵魂都为之一颤。    “天香具有凝魂聚念的作用,以你现在的状态闻之,就有不小好处。”小灵儿幽幽地说,明显也很享受。    我摩挲着下巴,嘿然笑道:“回去想办法将周安妮那块天香骗过来,给你好好炼化。”    “这东西对我没什么用处,就是好闻。”小灵儿却不领这个情,摇头道:“你要是真那么闲,就带我去一趟真正的海市。”    “怎么去?”我毫不怀疑海市的存在,闻言兴致大起。    “问你的女人。”小灵儿冷冰冰地说。    我只能沉默以应。    跟着飞在前面东游西窜的小灵儿,我饱览了无数珍宝,其中还有不少稀世罕见的海捞瓷。    当我看到那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的天青釉瑞兽双耳六棱花觚时,就再也走不动了。    “天青色”并非宋汝瓷的专属,甚至在更早之前的后周时期,这种颜色已经出现在了瓷器上。    是的,我指的是柴瓷。    关于“雨过天青云**,这(者)般颜色做将来”这两句诗的出处,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着——明代的曹昭所着的《格古要论》认为,是来自周世宗柴荣命人造柴瓷的圣旨。    清人高士奇在他的《归田集》中说: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罄,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腴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我背诵着《归田集》中这段描写柴瓷的句子,手朝着六棱花觚就伸了过去。    这种只见诸文字记载的传奇瓷器,要是不上手,那我还要手做什么?    呃......摸空了。    虽然没人看得到,我依旧讪讪地收回手,摸起了鼻子。    抬头见小灵儿在前面的那艘浮槎上,有渐行渐远的迹象,我恋恋不舍地多看了这尊柴瓷天青釉瑞兽双耳六棱花觚几眼,心中决定一定要找到这个地方,这才踏上一艘就近的浮槎随着远去。    泛槎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宽袍老人,他独倚槎中,也不见动作,浮槎就像游鱼一样,随着前方的同伴,悠然前行。    老人忽然回首翘望,看着天上星河明月,气定神闲。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这老头不会就是写《博物志》的晋人张华吧?    “仙人乘槎”是清代青花瓷上有名的人物故事题材,讲述的就是张华乘槎赴星河的典故。    老人忽然目光微移,落在了我所在的位置。    我心头一跳,这是有视线落在身上的感觉。    微微低头,我看到了一双璀璨如星的黑色眸子。    这时,我又不确定他是否在看我。    于是,我顺着他的目光,转身看去。    星月之下,绵波荡漾的深蓝海面上,片片银光闪烁,那是万千夜鱼过境,如同蛟龙游海,千百里不歇。    银鳞鱼群飞跃海市,如挂长虹,洒下点点星光。    我抬头看着这一幕,真正如坠梦境。    群鱼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的尽头,就像飞上了天河。    这正应了《博物志》里提到的:天河与海相通。    我恍然记起,有传说张华就是乘槎入海,而后遨游天河。    再次低头时,发现自己脚下的浮槎,以及泛舟的老人,都已无了踪迹。    愣了一会,这才想到,我是追小灵儿来的。    连忙四顾寻找,还好在一艘海船上,看到了傲然凌空的小小家伙。    我招呼了一声,朝她赶去。    “你不是上天河去了?”小灵儿回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