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2章 682 圣人一般的徐溥(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佑樘非常信任徐溥,他在安南攻扰边境时,欲遣大臣前去处理。

    徐溥劝谏道:;外邦相侵,由有关衙门发令处理足够了,不需要陛下亲自派使臣去。如安南万一不予理睬,为了维护天子的尊严,我朝势必要征调大军远途去征讨,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事情会闹大。

    朱佑樘听了也就没有派使臣前去。

    不过,徐溥想不到的是,如此英明的朱佑樘也会迷上一样东西——炼丹!

    这玩意,晚唐的许多个皇帝就是迷上炼丹,实际上,就是想长生不老。

    有地位的人有爱好,必定有人会投其所好,让他更加沉迷所好。

    这个投其所好的人,就是太监李广。

    汉朝有个李广,那是大大的英雄;如今,这个死太监也敢叫李广,真是胆大了!

    朱佑樘在李广的引诱下,自弘治八年后,渐渐懈怠,懒于理政。

    徐溥曾多次进谏说,如今奏章批答不及时,有的公文竟稽留数月而不理,或者不施行,政事壅塞,应当依照旧制,除了每日朝堂奏事外,遇有重要军政事务,宜随时允许上奏,陛下也应经常召见儒臣询问国事。

    然后,朱佑樘还是沉迷道家神仙之说,并大肆烧炼、设坛祭祷。

    徐溥又多次上奏,以唐宪宗偏信好讲神仙方术的柳泌服用丹石而亡、宋徽宗崇尚道学以致亡国的教训,劝谏孝宗疏远奸佞,勤政爱民。

    然而,朱佑樘炼丹成仙的心不死,继续信任李广。

    不过,他不是那种丝毫没有理智的人,李广忽悠的了他一时,忽悠不了他一世。

    弘治十一年,李广劝朱佑樘在万岁山上修建毓秀亭,说会带来道家的好运。哪里知道,亭子建成后,小公主就夭折了。

    这让朱佑樘心里对道家的护佑产生了怀疑。

    不久,清宁宫发生火灾。

    占卜的人说李广建毓秀事犯了岁忌。

    太皇太后恼怒地说道:;今天是李广如何如何,明天也是李广如何如何,果然招来祸事了!

    李广就这样失去了朱佑樘的信任,他因此而惧罪自杀。

    朱佑樘怀疑李广藏有异书,便派使臣到他家中去找,结果找到了一本登记官员行贿的簿子。上面多有文武大臣的名字,写着馈送黄白米各有千百石的数字。

    朱佑樘惊异说道:;李广能吃多少东西?就接受这么多米!

    左右侍从说:;这不过是隐语罢了。黄米指的是黄金,白米指的是白银。

    朱佑樘听了发怒,命令司法部门追究治罪。

    那些交结李广的官员,前去寿宁侯张鹤龄处请求帮忙解脱,事情才被压住。

    经过李广这事,朱佑樘彻底不相信道家炼丹成仙的那一套,一心一意信任徐溥等人。

    徐溥也尽力去治国,他很爱护人才,常说:;要造就一个人才不容易,不能以一些小过就弃而不用。他凡见人有小过,总是谆谆善诱,耐心教育;每遇大狱或言官因进谏而被逮捕,总尽力相救,使大多数人得以幸免。

    他自己也乐善好施,对乡里族人关怀备至,而自己生活则很俭朴。他仿效宋代范仲淹义田之举,叫他二弟复斋到京城商量置办义田,以赡养宗族。他决定将自有田产八百亩作为义田,分给族里村人耕种,如遇灾荒,减租免征,并开义仓赈济,凡乡里族人遇有婚丧之事或遭意外灾难,均有补急救济。还聘请塾师,兴办义学,凡徐氏子弟和村里贫家子弟,一律免费入学。又在进城的袱溪河口设置渡船,雇人摆渡,方便行人,乡人称之为;徐氏义渡。

    徐溥就这样,一直干到他干不动了。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9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