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8章 668 保卫京城(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谦用他的务实和正直,赢得了朝廷对他的重视。

    这时,正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的时候,他们都很重视于谦。

    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

    人,有走运的时候,就有背运的时候。

    ;三杨去世之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他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

    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至于于谦,他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这事,我们说过。

    像于谦这么正直的人,简直就是王振的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立即把于谦抓了起来,还判处死刑!

    百姓们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

    王振这么多百姓和官员为于谦说好话,当下怕众怒难犯,便编了个理由,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另一个;于谦和现在这个于谦混淆了,当下把于谦放了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王振无奈,只得再命于谦为巡抚。

    这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见了,当下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他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

    此后,于谦在巡抚的职务上,前后在任共十九年。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朱祁镇亲征。

    于谦极力劝谏,但朱祁镇不听。不过,朱祁镇还是很信任于谦,留他主持兵部的工作。

    再之后,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一时间,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朱祁钰监国,便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

    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他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

    朱祁钰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这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

    于谦请朱祁钰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接下来,于谦力主朱祁钰继位为帝,以断绝瓦剌的索取。

    他联合朝廷的大臣,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

    朱祁钰再三推辞。

    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

    朱祁钰这才受命,即帝位为皇帝。

    朱祁钰面对危急的局面,召于谦进去回答问话。

    于谦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要挟持扣留太上皇,这样形势下他们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亦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