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8章 658 杨士奇的起来(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瞻基搞掂了朱高煦之后,国家稳定,开始了他的;仁宣之治。

    而他的;仁宣之治,离不开他父亲留给他的;三杨。

    三阳开泰,仁宣朝的三杨,真是三阳开泰!

    所谓三杨,就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

    我们先说杨士奇这个人。

    杨士奇的出身很差,运气很不好。

    首先,他出生在贫寒家庭,这一点,似乎注定了他很难出头;

    其次,他的父亲早逝,这就更让他生存都艰难。

    他孤儿寡母的生活,哪里能够生存下去?

    他的母亲为了生存,决定做出令人不齿的行为——改嫁。

    我们现在的人,别说死了老公,就是老公稍有不是的话,很多人都选择了改嫁。这在我们现在,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在把三从四德看得那么重要的古代,谁改嫁,谁就将遭人歧视。

    杨士奇的母亲要是不是实在生存不下去,也不会做出改嫁的选择。

    杨士奇随母亲的改嫁,成为了继父罗性的儿子。

    罗性不重视杨士奇,压根没当他是儿子。

    这就令杨士奇过得更苦了。

    但是,杨士奇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也是不忘本的人。他的一个举动,改变了罗性对他的看法。

    有一次,罗家在祭祖。

    杨士奇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连个祭拜他的人都没有!

    他知道,罗性是不可能在桌上摆上杨士奇父亲的神位的,于是,他自己撮土铸成一个神牌,然后跪拜。

    这一切都被罗性看在了眼里,觉得杨士奇是个不寻找的孩子。

    第二天,罗性对杨士奇说,你以后必成大器,不必跟自己姓罗了。

    自此之后,罗性对杨士奇另眼相待,比较看重他了。

    杨士奇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下,更加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他不断地学习着,也不断地培养着自己的优秀品质。

    他有了学问后,在湖广江夏,也就是今天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给。

    他现在是能力和学问都有了,所差的,就是一个起来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

    杨士奇因学行出众,由王叔英引荐,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

    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

    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

    再之后,他卷入了皇子的夺嫡之争中。

    他用他的巧妙,不断帮助了太子朱高炽保住嫡位,还成功使自己不会被杀。

    等到太子朱高炽继位后,杨士奇终于迎来了他施展抱负的时代。

    朱高炽即位后,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按照封建礼仪,新皇帝应为过世的皇帝服丧二十七天。期满的第二天,只有皇帝和张辅、杨士奇三人仍着丧服上朝,满朝文武皆更换服装,由此朱高炽对杨士奇更加敬爱,逐步提拔他为少保、少傅,后又命他兼任兵部尚书,开启了内阁直接插手六部具体行政事务的先例。

    不久,杨士奇成为内阁首辅,位次列于内阁其他同僚之上,逐渐填补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留下的巨大的权力真空。

    杨士奇与朱高炽关系极为融洽。

    朱高炽特地赐给杨士奇及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