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9章 499 见风使舵的蔡京(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煦死后,由于他儿子赵茂早夭,因此,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一个争论的问题。

    这个争论的人,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以章谆为主的大臣派,主张立简王赵似;另一派是以向太后为主的贵戚派,主张立端王赵佶。

    章谆认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向太后却说:;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她把宋神宗赵顼的话拿出来,登时压住了章谆。

    于是,召端王赵佶进宫,继皇帝位,是为宋徽宗。

    有人说,如果是简王赵似继承皇位的话,北宋有可能不会灭亡。

    这当然只是一种假设,但是,这个假设有可能,因为,赵佶是个不合格的皇帝,北宋的灭亡,他负直接的责任!

    赵佶,自幼养尊处优,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

    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赵顼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之后,陈皇后便生下了赵佶,;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病死,赵佶继位为帝,向太后垂帘听政。

    向太后在宋神宗时就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的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至于变法派的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到攻击。

    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

    向太后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因此,守旧派官员相继上台。

    七月,向太后还政,反对立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

    派别斗争,再次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

    于是,赵佶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

    他虽然表明中立,但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应绍述神宗之说,所谓绍述神宗,就是要继承宋神宗的变法。

    赵佶赞成,当下罢免了守旧派的左相韩忠彦,任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等人的支持,并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蔡京虽为变法派,但实际上,他是双头蛇。他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立即成为变法派;而当王安石失势,司马光上台后,他立即成为守旧派;在章谆上位后,又马上巴结章谆,成为变法派。总之,他不属于哪一派,确切来说,他是属于变色龙派。

    蔡京,他在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登进士第,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

    他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

    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命,朝廷以此为荣。

    蔡京被改为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群臣议立新君,蔡京附会蔡确,想害王珪并贪定策之功,在半路刺杀王珪,只是事情没做成。

    司马光掌权,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都担心太急迫,只有蔡京如约,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一人违反。

    他到政事堂向司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