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9章 489 赵顼的落幕(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安石第二次离开相位后,赵顼改年号为;元丰,他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

    并且,他决定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

    赵顼能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坚韧的人!也是个有勇气的人!

    然而,变法依旧伴随着反对的声音。

    赵顼失去了王安石,本就很伤心,又要独自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免有些恼火。

    他决定实行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反对变法的官员。

    他没有停止改革的进程,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朝末年未再进行大的变动。

    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变法不是一无所成,只是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给大宋带来一个汉唐一般的盛世。

    北宋中期,冗官成灾,不但官僚机构十分庞大,官员急增,而且造成官职不符,大批官僚无所事事却身居要职;办事效率低下,得过且过之风盛行。

    这种官僚体制,当然既无益于朝政,更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赵顼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对官僚体制进行改革。

    这一点,他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既然改变不了百姓的生活,那就改变臃肿的机构!

    他首先对中央机构进行整改,使;台、省、守、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适当合并机构,裁减官员,使官员名实相符,有职有权。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统管中央行政。中书省主管宣布皇帝命令,批复臣僚奏议,决定重要官员的任免,下设吏房等八房办事机构。门下省主管审议中书省所定事宜。尚书省是执行机关,设宰相,分六部,行使实际权力。但兵部只管保甲、民兵等事,实际兵权仍为皇帝和枢密院掌管。这样,宋初以来中央机构虚职多而实职少的弊端,得以扭转,原来;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厘本务的怪现象消除了。

    其次,赵顼统一了全国官员的薪金,原来只领薪金的虚官,改为相应的阶,以阶级领薪金,以便于对官员的考核和使用,使;卿士大夫涖官居职,知使责任,而不失宠禄之实,发挥官员的积极性。

    赵顼的元丰改制,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没有也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机构体制改革,精简官员,因而他徒有良好的愿望,却不可能达到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西夏三十万军队攻打永乐城,边境将领曲珍与夏军交战,未能获胜,副将寇伟等为此战死,西夏军队随即包围了永乐城。

    不久,永乐城陷没,给事中徐禧、内侍李舜举、陕西转运判官李稷在战斗中阵亡。

    雄心大志的赵顼听闻西夏战事的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开始恶化。

    大臣们乱成一团,王珪等人开始劝赵顼早日立储。

    赵顼此时已经有不祥的预感,无奈地点头同意了。

    他把第六子赵佣,改名为;煦,立为太子,国家大事由皇太后暂为处理。

    赵顼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强盛的国家,再造汉唐盛世。当这些梦想破灭之时,赵项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同年三月,年仅三十八岁的赵顼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

    赵顼,耗尽一生心血变法,终究没有成功,没有为大宋带来兴盛,反而带来了动荡,使得大宋的经济衰落。

    从这一点来看,他是个失败的皇帝。但是,从他的人格,行为来看,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他任用贤才,奋发图强,自己也非常坚韧,这些都是一个皇帝难得的品质。可是,我们看待历史上的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