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4章 384 我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唐诗(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国诗歌的起源,用鲁迅多次谈到的话,就是起源于劳动。劳动人民喊出的口号,成了最早的诗歌。所以,诗歌就是用来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而一首诗歌的好坏,就在于所抒发的情感能不能打动别人,引发他人的共鸣。如果可以,哪怕是极短的一句话,那也是极好的诗。如果不能,就是再符合音律,再文辞华丽,也称不上是好诗。

    我国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篇章大都具有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这部诗集最重要的是,它由于是从民间收集的,所以,内容充满了多元化,为后世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之后,又出现了新的诗体——楚辞,也就是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到了汉代前期,诗歌又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民间乐府的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而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它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其中的《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也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而到了汉朝末年,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歌和;建安七子的诗歌也取得非凡的成就。其中对生命短暂的感叹,令人动容。我在写晋朝最后的地方,也写到古诗十九首。

    三国、西晋时期留下的诗歌不多,仅有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歌作品。到了东晋,诗歌就渐渐多了,产生了大量文辞绚丽的作品。其中,陶渊明以其清新的诗风为后世推崇。

    南北朝的诗歌,也得到发展,南朝文风绚烂,诗歌靡丽,大量用典,以齐梁的诗歌为盛。而北朝诗歌朴素、有风骨,以《木兰辞》为最好。

    同时,这段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对诗歌的内容、思想、鉴赏产生了巨大作用,例如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等。南朝文人提出四声说、八病说,对后来的诗歌创作、鉴赏产生巨大影响。

    到了隋朝,早期主要是由北周入隋的三位诗人——杨素、卢思道、薛道衡,给诗坛带来影响。

    他们的诗贯穿了一种深沉悲凉的情思。

    杨素是隋朝重臣,文武兼备,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他的诗今存多为五言,如《出塞二首》和《赠薛播州诗》十四章,都寄寓了一种人生的感慨,风格雄健苍凉。卢思道、薛道衡的诗则体现了南北诗风融合的倾向。如卢思道的《采莲曲》宫体气息甚浓,而他的《从军行》以七言歌行体写边塞风光,展示了恢宏辽阔的境界,更为人称颂,堪称初唐七言歌行的先河。薛道衡的诗多以富丽精巧见长,如他的名篇《昔昔盐》写传统的闺怨题材,以抒情委婉细致著称,;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女子独居的凄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